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872|回复: 39

[佛教文化] 阿含经中所记载的大乘佛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7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佛说三乘

阿含经中明确记载,佛陀当世,是三乘并弘,声闻人也曾听闻,当时便有大乘菩萨游化人间,大乘佛教不是几百年后创编的!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六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三
  (六)
    我今字某。离此八事。奉持八关斋法。不堕三恶趣。持是功德。不入地狱.饿鬼.畜生八难之中。恒得善知识。莫与恶知识从事。恒得好父母家生。莫生边地无佛法处。莫生长寿天上。莫与人作奴婢。莫作梵天。莫作释身。亦莫作转轮圣王。恒生佛前。自见佛。自闻法。使诸根不乱。若我誓愿向三乘行。速成道果。
  比丘当知。若有优婆塞.优婆夷。持此八关斋法。彼善男子.善女人。当趣三道。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般涅槃。
  。。。。。。。(中略)
  比丘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者。欲生四姓家者。亦复得生。又善男子.善女人。持八关斋人。欲求作一方天子。二方.三方.四方天子。亦获其愿。欲求作转轮圣王者。亦获其愿。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吾今成佛由其持戒。五戒.十善。无愿不获。诸比丘。若欲成其道者。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善聚品第三十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善聚。汝等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善聚。所谓五根是也。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谓。比丘。有此五根。若有比丘修行五根者。便成须陀洹。得不退转法。必成至道。转进其行成斯陀含。而来此世尽其苦际。转进其道成阿那含。不复来此世。即复取般涅槃。转进其行。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
  言善聚者。即五根是也。所以然者。此最大聚。众聚中妙。若不行此法者。则不成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及如来.至真.等正觉也。若得此五根者。便有四果.三乘之道。言善聚者。此五根为上。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行此五根。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
𦋺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序品第一
时阿难说经无量  谁能备具为一聚
 我今当为作三分  造立十经为一偈
 契经一分律二分  阿毗昙经复三分
 过去三佛皆三分  契经律法为三藏
 契经今当分四段  次名增一二名中
 三名曰长多璎珞  杂经在后为四分
 尊者阿难作是念  如来法身不败坏
 永存于世不断绝  天人得闻成道果
 或有一法义亦深  难持难诵不可忆
 我今当集一法义  一一相从不失绪
 亦有二法还就二  三法就三如连珠
 四法就四五亦然  五法次六六次七
 八法义广九次第  十法从十至十一
 如是法宝终不忘  亦恒处世久存在
 于大众中集此法  即时阿难升乎座
 弥勒称善快哉说  诸法义合宜配之
 更有诸法宜分部  世尊所说各各异
 菩萨发意趣大乘  如来说此种种别
 人尊说六度无极  布施持戒忍精进 禅智慧力如月初  逮度无极睹诸法 诸有勇猛施头目  身体血肉无所惜 妻妾国财及男女  此名檀度不应弃 戒度无极如金刚  不毁不犯无漏失持心护戒如坏瓶  此名戒度不应弃
 或有人来截手足  不起瞋恚忍力强
 如海含容无增减  此名忍度不应弃
 诸有造作善恶行  身口意三无厌足
 妨人诸行不至道  此名进度不应弃
 诸有坐禅出入息  心意坚固无乱念
 正使地动身不倾  此名禅度不应弃
 以智慧力知尘数  劫数兆载不可称
。。。。。。。。。。(中间略)
阿难说曰此云何  我见如来演此法
 亦有不从如来闻  此法岂非当有疑
 设我言见此义非  于将来众便有虚
 今称诸经闻如是  佛处所在城国土
 波罗捺国初说法  摩竭国降三迦叶
 释翅拘萨迦尸国  瞻波句留毗舍离
 天宫龙宫阿须伦  干沓和等拘尸城
 正使不得说经处  当称原本在舍卫
 吾所从闻一时事  佛在舍卫及弟子
 祇桓精舍修善业  孤独长者所施园
 时佛在中告比丘  当修一法专一心
 思惟一法无放逸  云何一法谓念佛
 法念僧念及戒念  施念去相次天念
 息念安般及身念  死念除乱谓十念
 此名十念更有十  次后当称尊弟子
 初化拘邻真佛子  最后小者名须拔
 以此方便了一法  二从二法三从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一之法无不了
 从一增一至诸法  义丰慧广不可尽
 一一契经义亦深  是故名曰增壹含
 今寻一法难明了  难持难晓不可明
 比丘自称功德业  今当称之尊第一
 犹如陶家所造器  随意所作无狐疑
 如是阿含增一法  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  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  便为总持如来藏
。。。。。。(中间略)
是时。尊者阿难及梵天将诸梵迦夷天。皆来会集。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来会聚。他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悉来会。兜术天王将诸天之众。皆来会聚。艳天将诸营从。悉来会聚。释提桓因将诸三十三天众。悉来集会。提头赖吒天王将干沓和等。悉来会聚。毗留勒叉天王将诸厌鬼。悉来会聚。毗留跛叉天王将诸龙众。悉来会聚。毗沙门天王将阅叉.罗刹众。悉来会聚。
  是时。弥勒大士告贤劫中诸菩萨等。卿等劝励诸族姓子.族姓女。讽诵受持增一尊法。广演流布。使天.人奉行。
  说是语时。诸天.世人.干沓和.阿须伦.伽留罗.摩睺勒.甄陀罗等。各各白言。我等尽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讽诵受持增一尊法。广演流布。终不中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壹阿含经卷第九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惭愧品第十八
(八)
   尔时。须深女人便说此偈。
 善逝有此智  质直无瑕秽
 勇猛有所伏  求于大乘行
  是时。尊者拘絺罗复说此偈。
 是意甚难得  能获异法要
 难为能办之  向于奇特事
  尔时。尊者与彼须深女人具说法要。便发喜心。时。彼女人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时。须深女人闻尊者拘絺罗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二十八:
佛告阿难:是世人乘,非我法、律婆罗门乘也。阿难,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阿难,何等为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阿难,是名正法律乘、天乘、梵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




《杂阿含经单本:央掘魔罗经》卷四:
我说道者说何等道?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声闻道者,谓八圣道;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人懈惰,种不善行,于事有损。若能不懈惰而精进者,此者最妙,于诸善法便有增益。所以然者?弥勒菩萨经三十劫应当作佛、至真、等正觉,我以精进力、勇猛之心,使弥勒在后。过去恒沙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由勇猛而得成佛。以此方便,当知懈惰为苦,作诸恶行,于事有损。若能精进勇猛心强,诸善功德便有增益。是故,诸比丘,当念精进,勿有懈怠。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
世尊告曰:彼发愿时:我今以此八关斋法,莫堕地狱、饿鬼、畜生,亦莫堕八难之处,莫处边境,莫堕凶弊之处,莫与恶知识从事,父母专正,无习邪见,生中国中,闻其善法,分别思惟,法法成就。持此斋法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善,以此功德,惠施彼人,使成无上正真之道,持此誓愿之福,施成三乘,使不中退。复持此八关斋法,用学佛道、辟支佛道、阿罗汉道,诸世界学正法者亦习此业,正使将来弥勒佛出现世时,如来、至真、等正觉,值遇彼会,使得时度。弥勒出现世时,声闻三会,初会之时九十六亿比丘之众,第二之会九十四亿比丘之众,第三会九十二亿比丘之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亦值彼王及国土教授师,作如是之教,无令缺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三)

是时。世尊须臾之顷。口出五色光。遍照方域。尔时。阿难复白佛言。复以何因缘。如来今日口出五色光。
  世尊告曰。我向作是念。本未成道时长处地狱。吞热铁丸。或食草木。长此四大。或作骡.驴.骆驼.象.马.猪.羊。或作饿鬼。长四大形。有受胎之厄。或受天福。食自然甘露。我今以成如来。以根力觉道成如来身。由此因缘故。口出五色光尔。
  是时。须臾之间口出微妙之光。胜于前光。是时。阿难白世尊言。复以何因缘。如来重出光胜于前者。
  世尊告曰。我向者作是念。过去诸佛世尊取灭度。遗法不久存于世。我复重思惟。以何方便。使我法得久存在世。如来身者金刚之数。意欲碎此身如芥子许。流布世间。使将来之世。信乐檀越不见如来形像者。取供养之因。缘是福祐。当生四姓家.四天王家.三十三天.艳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因此福祐。当生欲界.色界.无色界。或复有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若成佛道。由此因缘故。出斯光明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2、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阿含经中多处明确记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脚下千幅轮相,这可不是后世的菩萨为神化佛陀而编造的!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
(二)  


尔时。世尊以天眼清净。复以天耳彻听。闻有此言。那优罗父母啼哭不可称计。尔时。世尊以神足力。至彼山中恶鬼住处。时。彼恶鬼集在雪山北鬼神之处。是时。世尊入鬼住处而坐。正身正意。结跏趺坐。
  是时。那优罗小儿渐以至彼恶鬼住处。是时。那优罗小儿遥见如来在恶鬼住处。光色炳然。正身正意。系念在前。颜色端政。与世有奇。诸根寂静。得诸功德。降伏诸魔。如此诸德不可称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如须弥山。出诸山顶。面如日月。亦如金山。光有远照。见已。便起欢喜心向于如来。便生此念。此必不是毗沙恶鬼。所以然者。我今见之。极有欢喜之心。设当是恶鬼者。随意食之。
  是时。世尊告曰。那优罗。如汝所言。我今是如来.至真.等正觉。故来救汝。及降此恶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二
(三)
     是时。世尊以知时到。被僧伽梨。在虚空中。去地七仞。是时。尊者阿若拘邻在如来右。舍利弗在如来左。尔时。阿难承佛威神。在如来后。而手执拂。千二百弟子前后围绕。如来最在中央。及诸神足弟子。阿若拘邻化作月天子。舍利弗化作日天子。诸余神足比丘。或化作释提桓因。或化作梵天者。或有化作提头赖吒。毗留勒形者。毗留博叉。或作毗沙门形者。领诸鬼神。或有作转轮圣王形者。或有入火光三昧。或有入水精三昧。或有放光者。或有放烟者。作种种神足。是时。梵天王在如来右。释提桓因在如来左。手执拂。密迹金刚力士在如来后。手执金刚杵。毗沙门天王手执七宝之盖。处虚空中。在如来上。恐有尘土坋如来身。是时。般遮旬手执琉璃琴。叹如来功德。及诸天神悉在虚空之中。作倡伎乐数千万种。雨天杂华散如来上。
  是波斯匿王.阿那邠邸长者。及舍卫城内人民之类。皆见如来在虚空中。去地七仞。见已。皆怀欢喜。踊跃不能自胜。
  。。。。。。。。。(中略)
  是时。满财长者遥见世尊从远来。诸根惔怕。世之希有。净如天金。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犹须弥山出众山上。亦如金聚放大光明。  是时。世尊还舍神足。如常法则。入满富城中。是时。世尊足蹈门阈上。是时。天地大动。诸尊神天散华供养。是时。人民见世尊容貌。诸根寂静。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自庄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杂阿含经
0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有从迦帝聚落、堕鸠罗聚落二村中间,一树下坐,入尽正受。
  时,有豆磨种姓婆罗门随彼道行,寻佛后来,见佛脚迹千辐轮相,印文显现,齐辐圆辋,众好满足。见已,作是念:我未曾见人间有如是足迹,今当随迹以求其人。即寻脚迹至于佛所,来见世尊坐一树下,入尽正受,严容绝世,诸根澄静,其心寂定,第一调伏,正观成就,光相巍巍,犹若金山。见已,白言:为是天耶?
  佛告婆罗门:我非天也。
  为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佛告婆罗门:我非龙乃至人、非人也。
  婆罗门白佛:若言非天、非龙,乃至非人、非非人,为是何等?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天龙乾闼婆,  紧那罗夜叉,
 无善阿修罗,  诸摩睺罗伽,
 人与非人等,  悉由烦恼生,
 如是烦恼漏,  一切我已舍,
 已破已磨灭,  如芬陀利生,
 虽生于水中,  而未曾着水,
 我虽生世间,  不为世间着,
 历劫常选择,  纯苦无暂乐,
 一切有为行,  悉皆生灭故,
 离垢不倾动,  已拔诸剑刺,
 究竟生死除,  故名为佛陀。
  佛说此经已,豆摩种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路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3、菩萨之道

阿含经中明确记载:唯有修学佛、菩萨道才能最终成佛。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
(二)
世尊告曰。恶鬼当知。故行灭尽。更不兴起。复不造行。能取此行。永以不生。永尽无余。是谓行灭。
  是时。彼鬼白世尊曰。我今极饥。何故夺我食。此小儿是我所食。沙门。可归我此小儿。
  世尊告曰。昔我未成道时。曾为菩萨。有鸽投我。我尚不惜身命。救彼鸽厄。况我今日已成如来。能舍此小儿令汝食啖。汝今恶鬼尽其神力。吾终不与汝此小儿。云何。恶鬼。汝曾迦叶佛时。曾作沙门。修持梵行。后复犯戒。生此恶鬼。尔时。恶鬼承佛威神。便忆曩昔所造诸行。



增一阿含经
第十九卷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弥勒菩萨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弥勒菩萨白世尊言。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而行檀波罗蜜。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佛告弥勒。若菩萨摩诃萨行四法本。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云何为四。于是。菩萨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选择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无食则丧。是谓菩萨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复次。菩萨若惠施之时。头.目.髓.脑。国.财.妻.子。欢喜惠施。不生着想。由如应死之人临时还活。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尔时。菩萨发心喜悦。亦复如是。布施誓愿不生想着。复次。弥勒。菩萨布施之时。普及一切。不自为己使成无上正真之道。是谓成就此三法。具足六度。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布施之时。作是思惟。诸有众生之类。菩萨最为上首。具足六度。了诸法本。何以故。食已。诸根寂静。思惟禁戒。不兴瞋恚。修行慈心。勇猛精进。增其善法。除不善法。恒若一心。意不错乱。具足辩才。法门终不越次。使此诸施具足六度。成就檀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行此四法。疾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是故。弥勒。若菩萨摩诃萨欲施之时。当发此誓愿。具足诸行。如是。弥勒。当作是学。尔时。弥勒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增一阿含经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阿练比丘当修行二法。云何二法。所谓止与观也。若阿练比丘得休息止。则戒律成就。不失威仪。不犯禁行。作诸功德。若复阿练比丘得观已。便观此苦。如实知之。观苦习。观苦尽。观苦出要。如实知之。彼如是观已。欲漏心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亦不复受有。如实知之。
  过去诸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由此二法而得成就。所以然者。犹如菩萨坐树王下时。先思惟此法止与观也。若菩萨摩诃萨得止已。便能降伏魔怨。若复菩萨得观已。寻成三达智。成无上至真.等正觉。是故。诸比丘。阿练比丘当求方便。行此二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4、如来十号






有人说:如来的十号,是后世的菩萨创编的,但在阿含经中多处明确记载了如来的十号,而且当时没有一位大阿罗汉敢以佛的十号自称,只唯佛得!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九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种之人。可敬可贵。世之福田。云何为四。所谓持信.奉法.身证.见到。
  彼云何名为持信人。或有一人受人教诫。有笃信心。意不疑难。有信于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亦信如来语。亦信梵志语。恒信他语。不任己智。是谓名为持信人。
  
(三四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善来比丘!善出家、善得己利,旷世时时得生圣处,诸根具足,不愚不痴,不须手语,好说、恶说堪能解义。我今于此世作佛——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说法寂灭、涅槃、菩提正向、善逝、等正觉。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诸比丘!难得之处已得,生于圣处,诸根具足,乃至纯大苦聚集,纯大苦灭。是故,比丘!当如是学,自利、利他、自他俱利。如是出家,不愚不痴,有果有乐,有乐果报,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者,悉得大果、大福、大利。是故,比丘!当如是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06:25 , Processed in 0.151661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