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13|回复: 10

[佛教文化] 《七佛灭罪真言》忏悔法约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佛灭罪真言》忏悔法约义一、《七佛灭罪真言》的缘起
七佛灭罪真言》出自《大方等陀罗尼经·护戒分卷第四》。此陀罗尼的缘起是:文殊菩萨悯念末法比丘毁四重戒,比丘尼犯八重戒乃至菩萨戒等。所犯重罪云何忏悔,请佛开示。经载:
尔时文殊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而白佛言:“世尊,若比丘,于世尊去世之后,若毁四重;若比丘尼毁犯八重;若菩萨若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毁如是一一诸戒,所犯重罪当云何灭?
佛嘉许其启请,极口赞叹道:“呜呼!善哉!文殊师利,乃能请问如是等事。汝慈悲胜故,能发是问。”直下之意,若非文殊菩萨这样的大智慧大慈悲人,是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的。
籍此启请,《七佛灭罪真言》得以流通于世。于未来浊恶世中,无量无数的破戒罪业众生,将依此陀罗尼的力量,免于身心之苦,恢复清净戒体,临终不堕恶道。并将重新振作,对佛法生起未曾有之信心,安住于菩提正道!
所以佛极口赞叹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之所以能为破戒罪业众生启请,乃是因为他“慈悲胜故”!何以故?因为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知道犯这些重罪的可怕业报,也只有具备这样大慈悲心的人,才会怜悯如斯罪恶业的众生,急于救他们脱苦。
那么,我们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什么是四重戒、八重戒?犯这些重戒将会引发什么样的可怕后果呢?
四重戒,即比丘的四波罗夷罪,指杀、盗、淫、妄等四罪;八重戒指比丘尼的八波罗夷罪,除比丘四罪外,更加摩触、八事成重、覆比丘尼重罪、随顺被举比丘违尼僧三谏戒等四种,总为八波罗夷。
重戒,又称为波罗阇已迦、波罗市迦。意译为他胜、极恶、重禁、堕、堕不如、断头、无余、弃。是比丘、比丘尼所受持具足戒中的一种,是戒律中最根本的极恶戒,又称边罪。修行人若犯此戒,则:(一)失其比丘、比丘尼资格,道果无分。(二)自教团中放逐,不得与僧同住。(三)死后必堕地狱。
此罪如同断首之刑,不可复生,永被弃于佛门之外,故称极恶。又此罪能破沙门戒体,令彼堕落,魔必得胜,故亦称他胜;善法名自,恶法名他,以恶法胜善法,故犯者称他胜罪。
佛陀在经论中处处呵责犯这些戒的过失。如《五分律》中说:“犯淫者,如针鼻缺不可复用,如人命尽不可复活,如石破不可复合,如断多罗树心不可复生。”《四分律》中说:“波罗夷者,譬如断人头不可复起,若犯此法,不复成比丘故。”又云:“波罗夷者,无余也。此从众法绝分为名。故偈云:诸作恶行者,犹如彼死尸,众所不容受,以此当持戒。又名不共住者,不得于说戒羯磨二种僧中共住故。”俱舍论十五卷说:“薄伽梵说犯四重者不名苾刍,不名沙门,非释迦子,破苾刍体,害沙门性。坏灭堕落,立他胜名。”《有部毗奈耶》卷一说:“波罗市迦者,是极重罪。极可厌恶,可嫌弃,不可爱。若苾刍亦才犯时,即非沙门,非释迦子。失苾刍性,乖涅盘性。堕落崩倒,被他所胜,不可救济。如截多罗树头,更不复生。不能郁茂增长广大,故名波罗市迦。”
经中说,犯了波罗夷的比丘或比丘尼,是一定要被驱逐出僧团的。假使这些比丘或比丘尼,嚎啕大哭,留恋不舍,抱着大树不肯走,那么宁肯将树砍断,也要将这些破戒的比丘或比丘尼驱除出僧团,绝不留情!因为这些人就象死尸,而佛法大海是不宿死尸的。这些人现世被人呵弃,不能证得道果,死后还必定堕入地狱,无有出期。
佛陀真的不救这些弟子了吗?这些破戒的比丘、比丘尼真的就只有等着堕入地狱的份了吗?不!现在,大智慧大慈悲的文殊菩萨就为这些破戒的罪业众生向佛陀启请了。
释迦佛陀回答文殊菩萨说:
我去世后,若有恶律仪比丘毁四重禁,默然而受檀越供养而不改悔,当知是比丘必受地狱苦而无疑也。我今当出良药救彼比丘重病。
文殊启请,佛陀回答,为末法浊恶世的众生开出了一剂救苦脱难的良方。无量无数的破戒罪业众生将籍此度脱,这就是《七佛灭罪真言》的缘起!
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修持《七佛灭罪真言》的仪轨
1、端正忏悔的态度
破戒的七种弟子,破戒之后应怀大惭愧心、懊恼心,如毒箭穿身,如芒刺在背。深信因果,至诚忏悔。遇此《七佛灭罪真言》,当欢喜踊跃,涕泗泪流。生感恩想,难遭遇想。斋戒沐浴,焚香顶礼,想:我今遇此法门,恰“如盲者见日,如婴儿得母,如鸟出谷,如饥人得食,如缚者得脱,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迷人得路,如渴者得水。”如此,方可修此《七佛灭罪真言》忏悔法门。
2、修持《七佛灭罪真言》的仪轨
《七佛灭罪真言》的具体内容,根据破戒人的不同,而稍有异。修持的仪轨也随之而有所变化。如经:若有比丘,毁四重禁。至心忆念此陀罗尼咒,请一比丘为作忏悔主。如经诵咒一千四百遍已,乃一忏悔。经八十七日勤忏悔已,是诸戒根,若不还生,无有是处;若不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终无是处。若见比丘尼毁八重禁者,若欲灭八重禁罪,请一比丘为忏悔主,修行九十七日,诵咒四十九遍,乃一忏悔,随师修行。是诸恶业若不除灭,无有是处……下面画图说明七种弟子不同的忏悔仪轨:
比 丘(八十七日忏悔法) 离婆离婆谛 仇呵仇呵帝 陀罗离帝 尼呵罗帝毗摩离帝 莎呵 日诵一千四百遍,乃一忏悔。
比 丘 尼(九十七日忏悔法) 离婆离婆谛 仇呵仇呵帝 陀罗离帝 尼呵罗帝 毗摩离帝 莎呵 日诵四十九遍,乃一忏悔。
菩 萨(六十七日忏悔法) 婆罗隶 仇那罗隶 阿难罗隶 其那罗隶 伽那隶阿隶那隶 阿帝那隶 阿帝那隶 莎诃 日诵六百遍,乃一忏悔。
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四十七日忏悔法) 伊伽罗帝 慕伽罗帝 阿帝摩罗帝 郁伽罗帝婆罗帝 婆座罗蝎帝 座罗蝎帝 豆罗奢蝎帝毗奢蝎帝 离婆蝎帝 婆罗隶阿隶 其罗隶阿隶 持罗隶阿隶 其兰隶阿隶 提兰隶阿隶 毗罗阿隶 莎呵 日诵四百遍,乃一忏悔。
如上忏悔,并请一解内外律仪的比丘(谓大小乘律,及男女二部)为忏悔主。在彼比丘前,自陈罪咎,如法行忏。经过如法精勤忏悔已,是诸恶业自然除灭,被破的戒根自然生还。与此同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坚固得不退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三、忏罪清净的征验
如上如法忏悔已,必定恶业除灭,戒根生还。可是,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已经忏悔清净,戒体恢复了呢?依经言:
善男子!若其梦中,见有师长手摩其头,若父母婆罗门耆旧,有德如是等人,若与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当知是人住清净戒。若见如是一一相者,应向师说如法除灭如是罪咎。
若你如法精勤忏悔已,在梦中见到如上所说诸种境界。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忏悔清净,恢复戒体了!并且安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你若依旧不信,佛陀举自己亲身经验的例子来告诉你,此真言的功德力量是如何地真实不虚!而他老人家所说亦是如何地真实不虚!佛陀说:
我昔愚行业因缘故,十方虚空法界,及大地土山河丛林尽末为筹,大如微尘尚可知数,除诸佛等无人能知我所犯戒!十方无边我所犯戒亦复无边,微尘无数我所犯戒亦复无数,众生无边我所犯戒亦复无边,方便无边我所犯戒亦复无边,法性无边我所犯戒亦复无边。善男子!我观如是等业甚为可畏,上至菩萨下至声闻,不能救我如是等苦。我即思惟如是事已,便推求此陀罗尼典。得已修行九十七日,日读诵四十九遍。闻空有声而谓我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推求此陀罗尼典。我时闻已顾视四方,见有诸佛罗列在前,一一诸佛手摩我头听我悔过。
看了佛陀所举的亲身经验的例子,你还有疑惑吗?所以佛陀苦口婆心地再三告诉我们:“善男子!以是因缘,我去世后,若有比丘尼犯八重禁,应当求此陀罗尼典读诵修行。若于梦中见如上事,当知彼比丘尼住清净地具清净戒。”
此《七佛灭罪真言》,并非现在释迦牟尼佛之所创说,它乃是由过去七佛之所宣说。如是七七不可数不可计的诸佛,曾说此陀罗尼救摄众生;不但过去七佛宣说,现在十方不可计不可数的七佛,也在宣说此陀罗尼救摄众生;未来不可计不可数的七佛,也依旧会宣说此陀罗尼救摄众生。由此,此陀罗尼乃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宣说!原因正是因为此陀罗尼,能够“救摄未来世恶律仪比丘,令其坚固住清净地”!
此陀罗尼即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故彼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所护持,亦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所秘藏。现在释迦牟尼佛“昔未说今已说之,昔所未作今日已作,昔所未开今日已开。”开此三因方便已,令无量破戒罪业众生,遇此三因方便者速出三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四、修七科五事持诸戒性
经中说,如果真能如法精勤忏悔,就一定会住清净地,具清净戒,并且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和与会的五百大弟子等,心里都产生了少许的疑惑。他们疑惑的是:此陀罗尼真有如此大的力量吗?依此陀罗尼忏悔不但能灭罪恢复清净戒体,还能住清净地,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这世上有这么便宜的事?
佛陀知道他们心里真实的想法。就告诉他们说:如汝所念,行者应修七科五事持诸戒性。换句话说,就是忏悔清净,恢复戒体后。不是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一直保任已经得到的,不会失去。而是应修七科五事使自己安住于清净戒体。这七科五事,前两科讲的是如何做才能不犯戒性,后五科则是讲护戒的环境。下面一一分别:
一;1、不犯陀罗尼义,2、不谤方等经,3、不见他过,4、不赞大乘不毁小乘,5、不离善友常说众生妙行。
二:1、不说上界(即色界、无色界)所见,2、不说已所行好丑之事,3、应日日三时(香泥)涂地,4、应日诵一遍(《七佛灭罪真言》),5、日一忏悔。这两科五事是行者业不犯戒性。下面五科是讲行者的护戒环境。
三:1、不得祭祀鬼神2、亦复不得轻于鬼神,3、亦复不得破鬼神庙,4、假使有人祭祀鬼神亦不得轻视他,5、亦不得与彼人往来。
四:1、不得与谤方等经家往来,2、不得与破戒比丘往来,3、破五戒优婆塞亦不得往来,4、不得与猎师家往来,5、不得与常说比丘过人往来。
五:1、不得与脑皮家 往来,2、不得与蓝染家往来,3、不得与养蚕家往来,4、不得与压油家往来,5、不得与掘伏藏家往来。
六:1、不得与劫贼家往来,2、不得与偷盗家往来,3、不得与烧僧坊人往来,4、不得与偷僧只物人往来,5、不得与乃至偷一比丘物人往来。
七:1、不得与畜猪羊鸡狗家往来,2、不得与星历家往来。3、不得与淫女家往来4、不得与寡妇家往来,5、不得与沽酒家往来。这五科是行者业护戒境界。
此七科五事,行者应该深了观查根源,然后依次类推,舍离其余诸事亦复如是。之所以订立这七科五事,是因为:
行有二种:一者出世人行,二者在世人行。出世行者不禁如上诸事,在世行者吾以禁之。何以故?譬如婴儿,始能行时,其母护持,不听远行。假使远者,或绝乳而死,或堕水火故死,或为虎狼师子之所食啖,或为鹚鹂鸱枭所伤,如是婴儿母常护持令不暴害。然后长大,若有所作必能成办。
佛陀就象这做母亲的一样,他是一切众生的慈母,一切众生俱是其子。因此他常常护助众生,使不遭横祸,速出三界能有所成办。假使不如是制诸弟子,又怎么能使他们最终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就好象做母亲的不管教自己的孩子,这孩子又怎么会顺利长大,学有所成呢?因此佛陀愍念众生,为诸众生设是方便,令诸众生乘是方便,速出三界苦得究竟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结论
至于修持此《七佛灭罪真言》忏悔法,之所以能灭罪,乃是因为此陀罗尼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称性之所说。行人诵之,念念亦称妙性,得无生理,自然灭罪。正如一个偈诵所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所以做此文,希望有缘的众生,能切实体会佛陀的慈悲,由此放下恐惧不安之心,安住于佛法正道。也愿那些犯戒的罪恶业众生,重新拾回信心,如法忏悔得清净戒!愿以此文与同修共勉。
愿以此功德,回向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http://www.nanputuo.com/sq/lunta ... 13&topicid=2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18:48 , Processed in 0.24898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