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88|回复: 1

[事迹传记] 论议第一迦旃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5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3 编辑

作为一个精通善巧方便的老师,佛陀会采取不同的开示风格向弟子们传法。通常他会以“广说”的方式解释教法,在以简述或总说的方式介绍主题后,他会详细解说、分析、阐释其中的涵意,有时再附加一个比喻来加强论点。最后,他会重述引言作为结论,它如今已有前面的分析作为支持。 不过在其他场合,佛陀不会详细教导,相反地会略说法义,只以简短的甚至有时是隐密的陈述,说明深奥而高度集中的意义。佛陀这么做,并非是为了隐瞒秘密讯息,而是因为在震撼与转化听者上,有时使用这技巧,的确比广说的方式更为有效。虽然直接解释意义能更有效地传达讯息,但教法的目的并非为了传递资讯,而是为了让人趋入“观”——更高的智慧与解脱。藉由要求弟子思维意义,以及藉由持续探究与相互讨论,来了解其中的涵意,佛陀要确保其说法能达到此目的。 当这些简短的教法,使得大多数的比库摸不着头绪时,只有那些具有敏锐智慧的弟子,才能揣摩出其中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比库不愿去麻烦佛陀请求解释,而是转而寻求已受世尊认可,在法义理解上的资深弟子来加以厘清。在早期僧团中,这种功德显得如此重要,连佛陀自己也设了一个杰出弟子位,为“对略说法义广解第一者。”大师对这个位子的指定人选,是马哈咖咤亚那(古译: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这样称呼,是为了和其他常见的婆罗门重姓“咖咤亚那、迦旃延那”有所区别。 在佛教出家成为比库之后,马哈咖咤亚那通常住在他的故乡阿槃提。此地位于佛陀居住的“中国”西南边境。因此他并不象其他的大弟子,有很多时间和佛陀在一起。我们也看不到他像沙利子、马哈摩嘎喇那与阿难等近侍弟子一样,在僧团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由于他的才思敏捷,对于佛法有深入的洞见,并擅长演说技巧,每次只要马哈咖咤亚那随侍佛陀时,其他比库经常会转向他,请他阐明佛陀所略说的那些造成他们困惑的教法。 因此,我们在《巴利经藏》中发现马哈咖咤亚那所说的许多开示,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典籍,在方法学上都很精致,分析得都很透彻,对于那些隐晦涵意所做的解释,清楚到另人咋舌。佛陀几个略说所隐含的真义,如果缺少他们的解释,我们将难以理解。 像佛陀所有的大弟子一样,马哈咖咤亚那尊者在僧团中的杰出地位,是往昔在轮回中所种下的种子,经过无数世后逐渐成熟的结果。他的传略提到,在过去十万大劫前莲华上佛的教化时期,便已发愿成为僧团的论议第一。那时,马哈咖咤亚那转生到一位富裕的长者家。有天他去寺院时,看见一位比库被佛陀指称为“对略说法义广解第一者”。这个年轻人对该比库所获得的荣誉深受感动,他心想:“这位比库的行为真伟大,因此佛陀才会如此称赞他。我应在某未来佛的教化时期,达到这样的地位。” 为了获得支持这崇高誓愿所需的功德,他邀请佛陀到家里应供,整整一周,他将丰厚的供养赠与佛陀僧团。到最后一天,他顶礼佛足,说出心中的愿望。然后,莲华上佛以无碍智观察未来,看见着年轻人的愿望将会实现。他告诉他:“年轻人!在未来十万大劫之后,苟答马佛陀(乔达摩佛陀)会出世,在他的教化时期,你会成为“佛陀略说法义广解第一者”。 《譬喻经》提到,马哈咖咤亚那就在那一世,为佛陀盖了一座以石头为底座的塔,并以宝幢与宝伞装饰它。根据前述经文,在他供养之后,莲华上佛就授记他会在未来苟答马佛的教化时期成为大弟子。在这个授记中,还包括其他关于马哈咖咤亚那的未来预言,由此我们可以略约看出他过去的历史。 莲华上佛说,由于布施善行的福报,他会成为天王三十劫,之后重返人间,成为转轮圣王,名为“光耀”,身体会放光照耀四方,直到最后在都西答天。然后,他会转生到一个名为咖咤亚那的婆罗门种姓家庭。在那一世他会证得阿拉汉果,并被苟答马佛指定为“论议第一”的大弟子。 关于马哈咖咤亚那发愿成为大弟子,《譬喻经》的后篇有些不同的描述。在这个版本中,于莲华上佛的时代,这个未来弟子是个在喜马拉雅山隐居的沙门。有天他以神通力凌空游行时,经过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看见世尊就在下面,于是从天而降,趋前聆听大师说法,听到他称赞某位比库(他的名字也是咖咤亚那)是‘对略说法义广解第一者。’ 之后,这位沙门回喜马拉雅山,采集了一束花,很快地回到集会中,将花献给世尊。那时他就发愿要成为佛法“论议第一”者,世尊预言他会在苟答马佛的座下满愿。在接下来的偈中,马哈咖咤亚那说由于他供奉佛陀的果报,他从未转生到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总是转生到天界或人界。且当他转生为人时,总是转生到婆罗门或刹帝利等前两种姓,从未转生到下层的家庭。 在咖沙巴佛时代,马哈咖咤亚那转生到波罗奈的一个家庭。他献上一块宝贵的金砖,要为佛陀建造一座金塔。献上金砖时,他发愿:“愿我每次转世,身体都能有金色光泽。”结果,当他生在我们的佛陀时代时,身体真的具有庄严的金色光泽,让见到者都深受感动。有一次,由于长老的这个身体特征,引发了一连串奇异的事件。 在他的最后一世,苟答马佛出世时,马哈咖咤亚那诞生在“中国”西南方向,阿槃提国的首都优禅尼城,是司祭(或译为辅相、帝师)之子。他父亲的名字是提利提瓦洽,母亲是羌德芭,他们属于咖咤亚那族,是最古老与最受尊敬的婆罗门一系。由于出生时身体有着金色的皮肤,父母惊呼他是带着名字来出生的,而为他取名咖咤那,意思是“金色”。 身为婆罗门与宫廷司祭之子,马哈咖咤亚那长大后便修学传统的婆罗门圣书——三吠陀。并在父亲死亡后,继任为宫廷司祭。成为司祭之时,阿槃提的国王名字称为“猛光”,那是由于他性格暴躁、任性,因而得名。当猛光王听到佛陀出现于世时,便要求大臣去邀请世尊来访问优禅尼城,大臣们一致同意最适合这项任务的人,是司祭马哈咖咤亚那。但咖咤亚那表示,要执行这个任务必须有个条件:在会见佛陀之后,能准许他成为佛教比库。为了见到佛陀,国王已准备接受任何条件,因此便同意了他。 咖咤那由七位大臣陪同出发,遇见佛陀后,他教导他们佛法,在开示结束时,咖咤那与七位同伴都证得阿拉汉果,并获得四无碍解智。佛陀只是举起手,并说:“善来!比库”欢迎他们进入僧团,便完成了他们的受戒仪式。如今是马哈咖咤亚那的新戒比库,接着便开始向佛陀称赞优禅尼城的辉煌。大师了解这位新弟子希望他到他的故乡游行,但他回答马哈咖咤亚那,自己去就已足够,因为他现在已能说法,并启发猛光国王的信心。 在他们返回家乡的途中,这群比库抵达了谛罗波利城,他们在那里托钵乞食。城里住着两位来自不同商人家庭的少女,其中一个长的很美,有着人见人爱的长发,但双亲都已去世,生活贫苦,由保姆照顾。另一个则很富有,因生病而失去头发的她,不断尝试劝贫女将头发卖给她做假发,但贫女始终拒绝她。 当贫女看见马哈咖咤亚那与同行比库在托钵,而钵里空无一物时,心中对长老顿时升起一股虔信而决定布施。然而她没有财富,唯一能筹钱购粮的方式,就是将头发卖给富家女。这次,由于头发送到富家女面前是现成的,因此她只给了八个钱币。贫女就以这八个钱币买食物布施给八位比库,每人一个钱币的份量。在她献上供养之后,由于善行的福报,头上立即又长出和原来一样长的头发。 当马哈咖咤亚那抵达优禅尼城时,他向猛光王报告此事。国王便将女孩传唤进宫,并立她为皇后,从此国王就非常尊敬马哈咖咤亚那。优禅尼的许多人听到长老开示后,都对佛法生起信心,并在他的座下出家。因此整个城市都成为“清一色的橙袍,圣者的旗帜来回飘动”。对咖咤亚那长老非常虔敬的皇后,为他建造了一座金竹园。 马哈咖咤亚那在阿槃提建立僧团,这是《增支部注》的说法,但巴利藏经本身的记载并不如注释者所说。此事的证据是出自律藏《大事》所说的故事。故事一开始,马哈咖咤亚那住在阿槃提他最喜欢的住处“鱼鹰出没山崖”。在弟子苏那.俱胝耳来请求出家,马哈咖咤亚那也许是因看到他尚未准备好跨出这一大步,因而拒绝:“苏那!独自睡卧、日中一食与终身独身,是很困难的。当你仍是在家人时,应恪遵佛陀的教诲,也许在适当的时机,就能独睡、日中一食,并保持独身了。” 听到这些话之后,苏那的热情就消退了。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出家热情又死灰复燃,他去找长老提出同样的要求。马哈咖咤亚那第二度拒绝他,苏那出家的热情也再度减弱。当苏那第三次又来时,马哈咖咤亚那给予他“出家”,让他先剃度为沙马内拉(古译:沙弥)。 在佛陀时代,剃度是分两阶段进行,好让对于佛法具有信心者逐渐成熟,并熟悉教法。先举行沙马内拉仪式,然后是受具足戒仪式,让沙马内拉成为僧团正式成员的比库。但在上述事情发生时,阿槃提国缺少比库,它离佛陀自己的道场和其他佛教活动中心都很远。根据戒律规定,受具足戒至少必须要有十位比库参与。马哈咖咤亚那不太容易找到其他九位比库来授与苏那具足戒。一直到三年之后,长老才“历经艰难”的从各地召来十位比库,为苏那授具足戒。 当苏那以比库的身份完成首次的雨安居时,心中生起想去拜访佛陀的热切渴望。他听过许多关于世尊的最高赞誉,然而他从未当面见过大师,如今亲自礼敬佛陀的渴望已难以抑制。他请求授戒师允许,让他长途跋涉去佛陀所在地的沙瓦提国。马哈咖咤亚那不只赞成他的请求,更要求他传达因地制宜放宽阿般提与其他边地戒律的诉求。 当苏那见到佛陀并解释他戒师的诉求时,大师欣然同意。首先,决定哪些地区可以被列为边地,佛陀定义出“中国”的边境。如《律藏.大品》里说:“东方有加将伽罗聚落,其外有摩诃沙罗,从此以外为边地从此以内为中国。东南有萨拉瓦提河....南方有世达康名尼加聚落....西方有陀那之婆罗门村....北方有字戒达奢山,从此以外为边地,从此以内为中国。” 只要在“中国”范围内,则原先的规定依然有效,然后宣布“中国”外的边地适用戒律修改版本。这些修改的戒律如下:具戒无须十位比库,只要五位参与即可,其中一人必须精通律藏。允许比库穿厚底的凉鞋,因为那些地方的土地坚硬多碎石土块。准许比库经常洗澡,因为阿般提的人很重视洗澡。可以使用羊皮与山羊皮等做垫褥。僧衣可以被认定为已离开该地比库的代表,额外僧衣可以被持有十天时间,从僧衣实际到手才开始算起。 摘自菩提尊者的著作。尊者是来自纽约市的美国佛教僧侣,于一九七二年在斯里兰卡出家,担任过斯里兰卡佛教出版协会的会长与编辑。他的著作包括《包含一切见网经》、《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与《中部译注》等。
发表于 2011-4-2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3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20:12 , Processed in 0.20749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