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47|回复: 2

[事迹传记] 阿难尊者与女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4 编辑

因为阿难尊者自然的仁爱与慈悲胸怀,他对于四众弟子的福利特别关心,不只对比库与近事男,同时也对比库尼与近事女。事实上,如果没有阿难尊者,可能只会有三种佛教弟子。根据《律藏》记载,他是促成建立比库尼僧团的人。当许多释迦贵族陆续在他们杰出同族的座下舍俗出家时,他们的妻子、姐妹与女儿,也纷纷表达要在佛陀座下出家的想法。 许多释迦族的女子,在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闍波提·苟答弥的带领下,去找佛陀,请他成立比库尼僧团。摩诃波闍波提三次提出请求,但佛陀三次都回答:“别急,苟答弥!女人不应于如来的法、律中信乐出家,弃家学道。”佛陀结束在释迦国咖毕喇瓦土城的停留后,在比库众的陪同下,前往数百里外的吠舍离城。摩诃波闍波提和一些释迦族的女子,继续跟随在佛陀之后。当抵达目的地后,摩诃波闍波提站在精舍外,‘双足肿大,四肢蒙尘,满脸泪水,并不断哭泣。’ 阿难尊者看见她这个样子,便询问她悲伤的理由,她回答说,是因为佛陀三度拒绝她建立比库尼僧团的请求。阿难出于同情,决定为摩诃波闍波提求情。他去找大师,并三度重复她的请求,但每次都被佛陀挡下:“别急,阿难!女人不应于如来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于是,阿难决定使用间接的方式。 他问佛陀:“女人如果于如来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是否能得入流果、一来果、不还果或阿拉汉果呢?”佛陀证实了这一点。于是,阿难换个方式提出请求:“如果女人可以办到这点,更何况摩诃波闍波提·苟答弥曾给予世尊很大的帮助:她是您的姨母、家庭老师与保姆,在您的母亲死后以自己的奶水喂养您。因此,如果世尊能允许女人于如来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就太好了。” 阿难在此提出两个论点。他的诉求是:第一、女人在僧团中也能达到最高圣果,成为阿拉汉,而这目标在世俗生活中很难达到。第二、他提出非常个人的因素,摩诃波闍波提在佛陀幼年时曾给他很大的恩惠,如今那是他帮助姨母获得究竟解脱的一个好理由。为了回应这些论点,佛陀同意建立比库尼僧团,并随之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与规定。 从这件事是有人可能会认为,需要有阿难的聪明论点与热心坚持,才能改变佛陀的心意。但正觉者的心意是不可能被改变的,因为他一直都活在究竟实相中。在此发生的事,一切诸佛都曾遇到过,因为他们都建立过比库尼僧团。这整件事并非为了阻止女性建立分支僧团,而是为了籍由这样的迟疑,强调蕴藏于佛教僧团其中的危险讯息。 为了这个缘故,佛陀制定了‘八敬法’,这是佛陀规定比库尼们,应该恭敬、尊重比库的八件要事。它们包括:(一)百岁比库尼应礼初夏比库足。(二)不骂比库。不谤比库。(三)比库尼不得举比库过,比库得举比库尼过。(四)比库尼具足戒,须在二部僧中受。(五)比库尼犯桑喀地谢沙罪,应在二部僧中忏除。(六)每半个月求比库教戒。(七)不与比库同住一处夏安居,也不得远离比库住处夏安居。(八)雨安居圆满,应求比库为比库尼作见、闻、疑罪的三种自恣。 这些规定对于女众们来说,可能是比较挑剔的,只有最适合的女人才会同意遵守它们。她们也尽可能在最审慎的态度下,要求僧团中的两性要分开。尽管如此,世尊还是宣布,因为建立了比库尼僧团,正法只能维持五百年,而非原来的一千年。在佛陀宣布比库尼的戒规后,阿难问比库作为比库尼老师的资格。佛陀并未回答他必须是阿拉汉,而是指出八个实际而具体的条件,如阿难等人虽然并非阿拉汉,也可能拥有这些条件。 这八个条件是:第一、比库尼的老师必须是正直的;第二、他必须拥有佛法的广博知识;第三、他必须熟悉戒律,尤其是比库尼戒;第四、他必须是个善演说者,具备和蔼可亲与流利的表达能力,发音正确并能清楚地传达法义;第五、他应该能以启发、激励以及鼓舞的方式,教导比库尼佛法;第六、他必须一直都受比库尼欢迎,并受她们喜爱。也就是她们必须是尊敬、敬重他的,不只是当他称赞她们时,甚至是在她们受责备的情况下,犹能如此;第七、他和比库尼永远不可有淫行;第八、他必须是受具足戒至少二十年的佛教比库。 由于阿难曾帮助女众建立比库尼僧团,他当然也想帮助她们在圣道上更进一步,这也为他带来一些麻烦。在两个缺乏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有比库尼为他挺身而出,向马哈咖沙巴尊者抗议。这两位比库尼后来都舍戒还俗,由此显示出,他们已不再能和老师阿难,继续维持必要的客观与纯净的心灵关系。更极端的是,在高赏比某位不知名比库尼的例子。她因为生病而派人传话找阿难,请他来探病。 事实上,这位比库尼是爱上了阿难,想要诱惑他,但阿难尊者泰然自若地完全掌握情况。在对她的开示中,他解释这个身体是由滋养,渴爱与我慢而生,但人们能以这三者转为净化的方法:被滋养所支援,人们可以超越滋养;被渴爱所支援,人们可以超越渴爱;被我慢所支援,人们可以超越我慢。比库舍弃这些滋养,将能帮助他过清净的生活;藉由希求清净的支持,他能升华渴爱;而舍弃我慢则激励他,往前到达别人已达到的境界——灭除一切烦恼。以如此的方式,他就能在适当的时候,超越滋养、渴爱与我慢。 但是,还有第四个身体出生的因——性关系,那是完全不同的事,佛陀称它是破坏通往涅槃之桥的原因,它绝对不可能被升华为成圣之道。这位比库尼听完开示之后,便从床上起身,顶礼阿难尊者,忏悔自己的罪过,并请求原谅。阿难接受她的忏悔,并说在僧团中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从此之后自我克制是有益的。这件事情是个绝佳的例子,我们看到阿难尊者契理、契机说法的精湛技巧。 另一件发生的事和巴谢那地国王的妻妾有关。虽然她们很想学习佛法,但却无法去寺院听佛陀开示。身为国王的女人,她们犹如笼中之鸟般被限制在后宫,对她们来说实在很不幸。于是她们便去找国王,请他要求佛陀派遣一位比库来宫中教导她们佛法。国王同意了,便问妻妾们比较喜欢那位比库。她们互相交换意见后,一致要求国王去请佛法司库——阿难尊者,来教导她们。世尊答应国王提出的要求,从那时起,阿难尊者便定期去教导这些女人佛法。 在这段期间里的某一天,皇冠上的一颗珠宝被偷了。搜遍了每个地方,女人们为了此事感到非常烦心,因此不像从前一样专心与积极地学习。阿难问明原因后,出于慈悲,他便去找国王,建议他召集所有的嫌疑者,给他们机会悄悄地还回珠宝。他请人在宫中的庭院搭起一个帐篷,在里面放一大壶水,并让每个人单独进去。结果,珠宝窃贼单独在帐篷里,将珠宝丢入壶中。因此,国王取回财产,窃贼也免受惩罚,宫中又重新恢复平静。这件事提升了阿难尊者的声望。比库们称赞阿难,因为他透过温和的方法,让事情恢复了平静。 在佛陀入灭前不久,阿难尊者问了他一个关于女人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和女人相处,世尊?”佛陀回答:“不要看她们。”阿难继续问:“但如果我们看到了呢,世尊?”“不要对她说话。”“但如果她和我们说话呢?”佛陀说:“应保持正念与自制。”这个问题,是阿难尊者看到佛陀即将入灭时提出的,就在准备葬礼之前。 因此对阿难尊者来说,这问题一定很重要。虽然他自己并无须练习自制,因为他已克服性欲四十三年了。但阿难一次次看见在佛教的僧团中,两性关系的问题如何激起狂乱的情绪,并在和年轻比库的讨论中,他一定从旁得知,这些比库要超越欲爱,过完全清净无暇的梵行生活,是多么的困难。阿难尊者或许也谨记佛陀曾对建立比库尼僧团,将危害正法延续所作的警告,因此可能希望将佛陀对于这议题的最后教诫,给予当时的人与后续者。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
发表于 2011-4-2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4 编辑

发表于 2011-4-23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4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06:52 , Processed in 0.28886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