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77|回复: 2

明安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直解》 (流通分)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6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流 通 分

流通,就是流传万古而不绝,通达十方而不滞。《要解》上说:“信愿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既无问自说,谁堪倡募流通。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此经唯佛境界,唯佛佛可与流通耳”。《要解》上对念佛法门赞叹到了极点,确实信愿持名一法,能圆收圆超一切法门。圆收就是竖与一切法门浑同;圆超就是横与一切法门迥异。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不外乎戒定慧而已,《楞严经》上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信愿持名总摄戒定慧三学,我们若能一心念佛,自然诸恶不起,这就是戒;都摄六根,不攀缘外境,就是定;一句佛号了了分明,净念相继,这就是慧,所以念佛具足戒定慧三学。我们再看,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说:“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还有很多类似的教证,由此我们就知道,信愿持名能圆收一切法门。一般通途法门,需要断见思烦恼才能出离六道轮回,而信愿持名,仗佛愿力,带业往生,横出三界。一生彼土,都是不退转,圆净四土,圆受诸乐,决定一生快速成佛,这些特点也都能说明净土法门是圆超一切的法门。此经是佛无问自说的一部经典,全体是佛境界,谁才能流通此法门呢?只有诸佛才可以。
流通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普劝;二、结劝。在普劝中又可分为:一、劝信流通;二、劝愿流通;三、劝行流通。我们来看劝信流通: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不可思议”,《要解》上说,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就是说,念佛是带业往生,不需要像通途法门一样,断除见思烦恼才能出离轮回。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我们往生,虽然没有断除烦恼,但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念佛人只要信愿持名,自念自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好,不需要参禅观想等。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信愿念佛,决定一生成佛,乃至临终十念一念都可得生,不需要长劫多生多时的修行。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后面经文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依照经典的教导,信愿持名,就能得一切诸佛护念,等于持一切佛名。这些殊胜的功德利益,都是阿弥陀佛大愿所成就的,所以叫作“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我们信愿持名,就能全摄佛功德为自己的功德,所以也叫作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在下面的经文我们看到“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诸佛的不可思议功德是什么呢?就是来称赞证明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释迦牟尼佛的不可思议功德是什么呢?就是为一切众生说此一切世间难信的念佛法门。由此可以知道,本师与诸佛都是以阿弥陀佛为自。《无量寿经》上阿弥陀佛曾发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由因地的大愿,阿弥陀佛成佛后,十方诸佛都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下面的经文,六方诸佛证诚,就是这一愿的成就文。玄奘法师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十方诸佛,这里是六方诸佛,这是因为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简略,其实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指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我们接着来看经文: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东方有无量无边的佛国土,就有无量无边的佛,这里只是略举几尊佛的名号。佛有无量的德能,所以有无量的名字,或者从他的修因上来说,或者从果上来说,或者从性上来说,或者从相上来说,或者从行愿上来说,或者从度化众生上来说,一一都能彰显出佛的德能,也有很深的表法义趣。我们来看“阿閦鞞佛”,
阿閦鞞是梵语,翻译过来是不动的意思。从修因上来说,代表不被世间的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法所动;从证果来说,代表亲证法身,如如不动。其实“不动”的意思若要深讲,那是太多了,我们略提一下就好。“ 须弥相佛”,须弥是梵语,译为妙高。须弥山就是妙高山,它是由四宝所成的,所以称妙;又超出群山所以称高。佛经中常用须弥山比喻佛相好庄严。佛身百福庄严,相好光明为妙;九界瞻仰,福慧具足称高,所以称“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山是众山之王,七金山所不能及,用来比喻佛德巍巍,为大法王,超出九界之上;“须弥光佛”,比喻佛光明,普照十方。“妙音佛”这是说佛法音至极微妙,远近如一,众生随类各得解,没有语言障碍。“如是等”,如是是指上面所列出的五佛,“等”是未列之佛,有多少呢?“恒河沙数诸佛”,恒河是印度三大河流之一,又叫殑伽河,翻译为“天堂来”,这是因为恒河发源于雪山之顶,阿耨达池,发源处高,所以称天堂来。此河阔四十里,沙细且多,佛经常常用恒河沙来比喻数量之多,尽恒河所有沙,一沙一佛,所以称“恒河沙数诸佛”。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各于其国”各自在自己的国土,由此可知,念佛法门是十方一切诸佛世界所流行的法门,不仅我们念佛,十方的佛国土都有佛宣传净土法门,都有众生在念佛。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上说:“十方面诸佛世尊,为欲方便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各住本土现大神变说诚谛言,劝诸有情信受此法”。 出广长舌相”,广长舌相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而至于发际。据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家都被外道所控制,没人信佛。世尊想前往教化众生,于是到那个国家去托钵。外道听说后很害怕,于是请求国王下命令,全国百姓不允许布施供养,若违犯则重罚五百金。当天因为有外道的监视,众人都远远的避开,所以佛是空钵而行。后来,佛到了一个简陋的巷子里。当时有一个妇女开后门,想倒洗米的水。她看到佛后,被佛的威德所感动,所以想用食物供养。但又害怕违犯国王下的令,所以想用淘米水供养,但一想,这也实在太不恭敬了。正在她犹豫不决之际,佛说:“只要诚心供养,洗米水也无妨”。于是这个妇女就恭恭敬敬的把洗米水供养给佛,佛接受后,就为她授记说:“你因为诚心供养洗米水的缘故,将来必定会证得辟支佛果”。结果佛说的话被外道听见了,于是外道就说:“瞿昙沙门是大妄语,供养一钵废弃的洗米水,哪有那么大的功德?”佛听到后,什么都不说,就现出了广长舌相,外道看到后很害怕,就不敢再骂佛。于是佛就问:“城外的大树,荫盖广否?”外道回答说:“很广,可覆五百车。”佛又说:“那么大的树,它的种子有多大呢?”外道说:“很小,大概芥子那么大。”于是佛说:“既然小种子能长成大树,为什么供养洗米水不能证辟支佛果?如是因,如是果,道理是一样的”。佛又问:“婆罗门梵书上说,人如果三世不打妄语,舌尖可至鼻,这是否真实?”外道回答:“是真实的”。佛说:“我如果打妄语,舌岂能覆面!”外道什么话也没有了。佛因而说法开示,大家闻法欢喜,全国都接受了佛的教化。在这里我们看到,诸佛现的广长舌相,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就说明净土法门是绝对真实不虚的。我们看到后应该生起极大的信心才是。
“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诸佛本来就是诚实言,《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里又提到“说诚实言”,这是为了让我们要相信,不要怀疑的缘故。因为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众生很容易怀疑不信,所以佛又提到“说诚实言”,我们要体会到佛的苦口婆心,一定要深信不疑。“汝等众生”当然是诸佛本国的众生,但也可以包括我们在内,因为有个“等”字,范围就广了,这也是诸佛来证诚给我们看的。 “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是诸佛标出的经题,也是经典原来的题目。玄奘法师所翻译的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文字简单些,但与这里的意义完全一样。我们读的经题叫《佛说阿弥陀经》,这是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正合持名之法,得佛本意。这种翻译的方法,足见译经者智慧的巧妙,在前面的经题中我们做过解释了。这一段在善导大师的《观念法门》也有解释:“六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皆舒舌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如上六方等佛舒舌,定为凡夫作证,罪灭得生”。由此可知,六方诸佛所要证诚的是,凡夫信愿执持名号,决定得生净土这件事情。此经佛在讲此事,诸佛也是在证诚此事,所以我们要依诸佛教导真信切愿,一心念佛。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南方也有无量的世界,无量的诸佛,他们都来赞叹净土法门。这里也略举了五佛,后面“等”字就包括了所有。我们看名号的意义,“日月灯佛”,这是从佛的智慧来立名,日、月、灯都有光,光表智慧。日能长育万物,所以代表俗智,就是明白俗谛的智慧;月能破黑暗,所以表真智,真智能照真如理,破无明;灯可昼夜并照,所以表中智,真俗融通。总之,日月灯代表佛的一切智慧。“名闻光佛”,佛名闻于十方,光也遍照十方,众生或闻名,或见光,都能获益;“大焰肩佛”,焰是指光明,表智慧。肩,如人双肩,表佛具权实二智,担荷众生;“须弥灯佛”,须弥为灯,普照四天下;佛转八识成四智,普照四土无遗;“无量精进佛”,在无量劫中,精而不杂,进而不退,一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得成为佛。下面经文的意义与上面的一样。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前面说过“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在十万亿佛国土外,还有无量的佛土,有无量诸佛,他们也来称赞净土法门。“无量寿”与阿弥陀佛同名,元照法师说过,“非极乐法藏所成之弥陀”,只是同名同号的佛。《要解》讲:“无量寿佛,与弥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然即是导师亦可。为度众生,不妨转赞释迦如来所说”,这两种说法都可以。“无量相佛”这是从佛的相好立名,佛的应身有三十二相,报身更是无量的相好庄严;“无量幢佛”,幢有高显义,有摧邪显正义,这是从说法立名,佛说无量法门,高悬法幢,摧伏众生的烦恼,利益众生;“大光佛”,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这属于智光。还可以表示身光,或常光远照,或放光特照;“大明佛”是从光相的功用来说,能照破众生的无明黑暗;“宝相佛”,这是从佛相好庄严的果德立名。佛相一一殊特妙好,实足宝贵;“净光佛”断尽无明烦恼称“净”,这是从报身来说;彻证理体称“光”,这是指法身,依法报二身立名。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焰肩佛”和大焰肩佛意义相同;“最胜音佛”,佛的法音最殊胜,无人能比。如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得解,众生闻者,心生欢喜,灭恶生善,善根深厚者,闻之证法身本体;“难沮佛”,沮是坏的意思,不受破坏称“难沮”,亲证法身理体,如金刚不坏;“日生佛”,日出暗除,比喻佛慧日能破众生无明长夜黑暗;“网明佛”忉利天帝释天主、色界初禅大梵天王,皆有宝网,饰妙宝珠,光光互映,无穷无尽。《华严经》、《梵网经》用其显示佛法门无量,摄诸众生,这里也是如此。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界下方皆是水轮,水轮之下有金轮,金轮之下有火轮,火轮之下有风轮,风轮之下有空轮,空轮之下,又有无色界、色界、欲界、人间,重重无尽,所以有恒沙诸佛。“师子佛”,是比喻立名,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吼,能伏诸兽,比喻佛说法能破迷启悟,降伏邪外;“名闻佛”,名声普闻十方,听者欢喜;“名光佛”,德号即显佛光,普照十方;“达摩佛”,达摩是“法”的意思,成就法身,善说法要,令众生依之修行成佛;“法幢佛”,佛说法殊胜高显,令众生深受法益;“持法佛”,善持权实顿渐诸法,随机利导,悉令开解。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花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界六欲天上,有四禅十八天,再往上有四空四天,四天以上有空轮,空轮以上有风轮,风轮以上有火轮,火轮以上有金轮,金轮以上有水轮,水轮以上又有无量世界,如是诸轮,重重无量,所以上方也有恒沙诸佛。在《华严经》上说,华藏世界有二十重,娑婆世界在第十三层,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同层,在娑婆世界之西。如是则上方尚有七重,下方有十二重,每一层都有恒河沙数世界。这里列十尊佛,表无穷无尽义。“梵音佛”,梵是清净的意思,佛音清净具五义:一、正直音;二、和雅音;三、清彻音;四、深满音;五、周遍音。“宿王佛”,星宿中王是月亮,众星拱之,比喻佛为天中天,圣中圣;“香上佛” ,牛头栴檀,为香中之最,此香一焚,四十里内同时闻气。佛证五分法身之香,普薰十方法界,不是栴檀之所能及,为香中最上者;“香光佛”,世间之香,只能辟秽,不能破暗。佛得戒定慧香,不仅辟除见思之秽,并能寂照含空,照破无明之暗,故名香光;“大焰肩佛”与前面大焰肩佛同名同义;“杂色宝华严身佛”,“华”代表修因,“杂色宝华”就是代表因地修六度万行,庄严一乘果德,“身”指法、报、化三身,也就是“因修万行,果证万德”之义;“娑罗树王佛”,娑罗译为坚固,为树中之王,比喻佛证得法身,至极坚固;“宝华德佛”, 佛具万德,庄严贵重,当如宝华。世间之华有凋谢,而宝华则坚固妙好,佛德如之;“见一切义佛”见是证的意思,彻证诸法真理,对于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悉知悉见;“如须弥山佛”, 须弥山是四宝所成,山中之王,用来比喻佛具四德,为十界之尊。上面所列出来的诸佛名号,若要广说,意义无尽,我们就略提一下。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这一段是劝信流通中的征释经题。“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一句是征问,下面的是解释。前面六方诸佛经文的后面都有“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为什么称作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就是说明了,《要解》说:“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此经的功德不可思议,经中诸佛名号的功德也不可思议,所以能听到此经的人,都会得到诸佛的护念。什么样的人才能听到此经呢?《佛说无量寿经》上说:“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上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是故汝等闻斯义。”《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是同一部经典,只是详略不同而已。所以能够听到此经的人,在过去生都是供养诸佛如来,乃至清净持戒的修行人,其善根不可思议,《佛说无量寿经》上说:“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可见听闻此经的人是有大因缘的人,都会得到诸佛的护念。再说的详细一点,什么叫“闻是经受持者”,《要解》上说:“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由此可知,“闻是经受持者”,就不仅仅是听闻此经了,还要依照这部经典的教导去信愿执持名号,这叫受持,这样就会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这是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为诸佛所护念的缘故。阿弥陀佛曾发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古德解释这条愿文:“称我名者,此有三义:一、诸佛称扬彼佛德号;二、诸佛咨嗟称名之人,如彼小经诚证护念称名之人;三、诸佛亦咨嗟,亦自称彼佛号。”就是说有三个意思,第一,诸佛都在称赞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万德庄严;第二,诸佛称赞念佛的人;第三,诸佛也都在念阿弥陀佛。由藕益大师的开示和古德解释的愿文我们就清楚了,我们信愿执持名号,自然能得一切诸佛的护念。
及闻诸佛名者”,就是听到诸佛名号的人。得闻此经是善根深厚的人,闻经受持就是信愿执持名号的人。那我们要问了,如果只是闻诸佛的名字,而没有持经,能不能得到护念不退呢?《要解》中有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局义和通义,什么叫局义呢?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说:“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者,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以能得闻我名字故,亦能得闻十方诸佛名字”。就是说,以杂乱的垢染心,虽然是称名字,也不能叫“闻”,这个“闻”可就不是一般的听闻了,而是要到“一行三昧”才能称为“闻”。所以此经的“闻诸佛名者”,应该是听到后执持到一心不乱,才叫闻诸佛名,才能得诸佛护念,这是局义。另外,还有通义,什么叫通义呢?要知道诸佛的慈悲不可思议,诸佛名号的功德也不可思议,所以只要我们听到佛号,不论是有心、无心、相信、不相信,都是成佛的缘种。更何况佛度化众生,是没有怨亲之分的,是永远不疲倦的,果然听到佛的名号,佛一定会护念的,这是通义。
《要解》又根据《金刚三论》说:“根熟菩萨为佛护念,位在别地圆住,盖约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别教初地菩萨和圆教初住菩萨,都是破一品无明的法身大士,他们都证得法身了,与佛一样用的都是真心,所以叫同生性。如果从自力断惑的水平来说,必须到同生性才能得诸佛护念。《要解》又说:“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乃至相似位以还,亦皆有通护念之义。下至一闻佛名,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相似位就是五十二位中的十信位,六道超出去了,但没有破无明。此经是仗他力,不需要破无明,相似位就能蒙诸佛护念。乃至于相似位以下,也有通护念之义。甚至说只要一听到佛名,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是将来成佛的种子,也毕竟会不退的。藕益大师的解释非常完备,我们学习经典也要深究经文,经文有“涌泉”义,不是表面看的那么简单而已。
“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解》上说:“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 由此可知,“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指一生成佛的意思。我们只要依照此经的教导,信愿执持名号,就决定往生,决定是一生成佛,这个道理我们在前面的经文就解释过了。我们再问,如果只是听到此经,只是听到诸佛名字而已,没有信愿执持名号,能像藕益大师说的一生成佛吗?确实每个人的善根不一样,有些人也听到了此经,但不相信,说明此法确实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但不要紧,能听到此经和佛名的人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们也很有善根,否则听也听不到,他们当来必定会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定会成佛。我们把这些经文都层层的分析,希望大家能深入的理解经文。
不过通观这段经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该是指今生就能信愿执持名号之人,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自然能得一切诸佛护念,决定一生成佛。我们再来看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中的解释:“又如《弥陀经》说,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故名《护念经》。《护念经》意者,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可见,得诸佛护念是非常的殊胜。念佛之人,不仅是诸佛护念,诸大菩萨也同时护念,在《十往生经》上也提到:“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在《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上也说:“称彼佛号,若一声、若十声、乃至百千声,於念念中,在无数化无量寿佛常护其人。又有二菩萨,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是二菩萨,自为上首,俱诸大菩萨众,常来护其人”。类似这样护念的经文还有很多,我们看到这里,应该生起极大的信心和欢喜心来念佛。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是故”就是诸佛护念,不退佛果,这样的利益是广大无边的,所以佛再三叮咛嘱咐舍利弗等要相信。“汝等”不仅是指舍利弗和与会大众,也包括未来的众生,我们读此经也要相信本师与诸佛所说,要受持不忘,依教奉行,信愿念佛。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一段是劝愿流通。我们想往生极乐世界就要发愿,已发愿就已生,今发愿就今生,当发愿就当生,显示出依信所发的愿真实不虚。“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可以从两方面说:一、佛说此经的当时,“已发愿”是指佛没有说此经前,那时就已经有人发愿往生了,因为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了,十劫以来已经有无量的众生发愿往生彼土;“今发愿”是佛说此经时,当下就有人发愿往生;“当发愿”是指佛说此经以后,未来有人发愿往生。二、从我们现在来说,“已发愿”就是指今天以前发愿往生的人,如历代往生的大德,他们是已发愿已往生的人;“今发愿”就是今天听到,今天发愿的人;“当发愿”是自今以后,尽未来际,见闻发愿的人。“欲生阿弥陀佛国者”,就是希望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是诸人等”,这些过去、现在、未来发愿往生的人,“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将来都会毕竟成佛的!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要发了愿的人,就不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为什么呢?《要解》中提到“举愿则信行在其中”,就是说,真正的发愿,一定是有信有行的,信愿行具足的愿才是真愿。信愿行具足,就决定往生,那么他当下就不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了,《无量寿经》上说:“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不仅仅是往生后的事情。《要解》上还说:“愿生彼国,即欣厌二门。厌离娑婆,与依苦集二谛所发二种弘誓相应。欣求极乐,与依道灭二谛所发二种弘誓相应。故得不退转于大菩提道”。愿就是厌离娑婆和欣求极乐。这个愿与四弘誓愿是相应的,四弘誓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又是依四圣谛来发的,四圣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为圣者所见之谛理,所以称圣谛。一般来说四圣谛是小乘法,四弘誓愿是菩萨的大愿,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还要看我们的发心,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所谓苦谛,因为众生多苦,所以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谓集谛,因为苦由业集,所以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所谓道谛,为令众生向道,所以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所谓灭谛,为使众生证果,所以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发愿,厌离娑婆,是因为此世间众生多苦,此世间烦恼无量;欣求极乐,是因为那里可以学无量法门,可以快速成佛,救度众生。所以我们的发愿,愿生彼国,就与四弘誓愿相应,“故得不退转于大菩提道”。
“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已经发愿的人就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了,当今发愿的人就当今往生,将来发愿的人就将来往生。在《要解》当中说,今发愿只能说当来往生,怎么能说今生呢?回答有两义:一、约一期名“今”,就是说今生发愿持名,临终往生净土,是今生往生;二、约刹那名“今”,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就像称的两头一样,这边低那边就高,是同时的。又说:“何俟娑婆报尽,方育珍池。只今信愿持名,莲萼光荣,金台影现,便非娑婆界内人矣”。藕益大师的话太妙了,真正深知净土妙义。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是当下的事情,不是非得要死了以后才去的。在《无量寿经》上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说的是“即得往生”,不是死了以后才往生。印光大师也说:“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我们举个公案来说明这个问题,在《龙舒净土文》记载:宋朝的可久法师,居住在明州(浙江宁波),时常持诵《法华经》,愿生西方极乐净土,人们称他为“久法华”。北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年八十一岁,坐着往生了。过了三天后,他又醒过来了,告诉别人说:“我已经游历了极乐净土,见到种种殊胜的境界,都与经典记载的完全相符契合。凡是在此娑婆世界修行净业的人,在极乐世界的莲花台上,都已经标示了姓名,我看到标金台的,一个是四川成都广教院的熏公,一个是明州孙十二郎,一个是可久。标银台的,有一个是明州的徐道姑”。说完后又坐化往生了。五年之后,徐道姑命终,异香满室。十二年后孙十二郎往生,天乐盈空,可久法师所说的话都应验了。
由这个往生的公案,我们就知道,只要真信切愿,坚固不退,老实念佛的人,极乐世界已经有我们的名字了,我们虽然还没去,但已经是极乐世界的人了。还有前面我们讲的荆王夫人,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是真实不虚的。法照大师讲:“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还到此间迎”。所以,愿大家能够“誓毕此生,无有退转”,那么我们当下就已是净土之人了。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是佛在此经的第三次劝发愿了。佛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发愿,足见佛的苦口婆心,足见佛的本怀是希望我们一切众生都往生极乐净土的。所以我们要“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从。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除即去,是名随顺佛教,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
发表于 2011-4-1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1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13:11 , Processed in 0.21625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