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06|回复: 3

[般若正见] 从触视听知觉浅谈识心与如来藏差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2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f18eb0100phfb.html
  

        众生身心与佛性的关系,有些类似于触觉、视觉与听觉的关系。觉察力最为狭隘粗浅的触觉代表众生的生理意识,觉察力相对广阔细腻的视觉代表众生的心理意识,而全方位觉空无碍的听觉则代表众生的本性佛心。这三者中,触觉为粒子层次的知觉意识,视觉为光子层次的知觉意识,听觉则为无形波动力层次的知觉意识。如果从觉察力的深浅及范围来比较,触觉的觉察力最粗、范围最小,听觉的觉察力最细,范围最广,而视觉则居中。那么众生心与佛心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知觉能力深浅与知觉范围大小的不同,这才是其中的真正差别所在。   

        
         佛教中将佛称作觉者,将如来藏佛性称作觉性,把佛法修行成就称作觉悟解脱。其中的根本核心,实际就是知觉障碍与知觉困惑的超越。如果真正能够了知这一根本,那么所谓修行或不修行实际上都是一句空话。因为知觉障碍与知觉困惑的超越,实际上也就是自心知觉频道的转换,这个与身心行为的运作与否并无绝对相干。如果说所谓的修行,实际上也不过只是令妄想意识与自心深层知觉相应而已。这个相应,用佛教通俗语言来表达,也就叫做念念觉;如果用印度词说法就叫做无上瑜伽。为什么叫无上瑜伽呢?无上瑜伽,也就是无求任何外在胜境、唯一相应自心本觉佛性的意思。   
         

        现在许多人学佛修行,常常都执迷于自心想法念头的状态做功夫,并把念头的专一或者没念头的状态当作胜境来追求。这种认识,实际上未离外道执着挂碍,与佛教直接超越知觉遮障困惑的修行并不相关。因为佛教中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真正的佛法修行,只有学会正确转换知觉频道、学会随时借助自心最为透彻的觉察力去超越烦恼感受的迷惑,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只顾在念头的盲目取舍上做功夫,那只能叫做外道痴禅,与佛教觉悟解脱毫不相干。   


         所谓唯物主义,本质上不过只是粗浅狭隘的食色感知认识迷信。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一切众生的根本迷惑所在,就是被本能的生理意识的感觉所驱使,盲目执着于衣食与繁殖对境的实有,而很少去关注更深层次虚空本性的存在。也正因为被这种生理意识习惯所驱使,所以其认知经验也就被自己不断局限于本能的生理认识范畴,不自觉地陷入食色感知认识的迷信而难以自拔。佛教所说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实际也就在于此。   


        因此,佛教修行的觉悟解脱之道,其本质也就在于对食色感知认识迷信的超越。而其超越途径,主要为以下两种:一为浅表知觉意识的澄清与净化,二为深层知觉频道的省悟与契入。前者亦即佛教小乘所说的安般禅定、四念处止观等法,后者亦即大乘的发心、悟心以及禅宗的参禅等法。前者为渐修之法,后者为顿悟之道。而《楞严经》中观音菩萨所说的“耳根圆通法”,则为顿中之顿。作为佛教大乘核心经典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就是这种顿中顿的超越智慧发明。   


        《楞严经》重点推选的“耳根圆通法”,其超越身心烦恼迷惑的方法,就是以耳根的听察力这个频道作为捷径的。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中介绍说:“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由于耳根听察力微妙广大透脱而且乎思议的特性,是以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由衷地予以赞叹评价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楞严经》在佛教经藏中列属“密教部”,但是《楞严经》重点讨论的秘密,并非一般密宗所说的身密、语密、意密之类,而是周遍三界六道四生九有一切有无诸法的广大甚深如来藏佛性的本体性奥秘。其在密宗教法中称做大密,因其只可深入“耳门圆照三昧”不断在自心上深入领会,而难以借助浅表认识经验进行思议言诠之故。譬如一些密宗大德特别把禅宗称之为“大密宗”,其原因也就在于此。   

          所以,要想正确了知众生心意识与如来藏佛性的差别,唯有依法深入“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反闻闻自性”,才是最容易达成有效觉悟的方便捷径。这“耳门圆照三昧”一句中,“圆照”就是全方位普遍听察之义,“三昧”就是如如不动地深入体会,“缘心自在”与“反闻闻自性”就是听察自心听察力的状态……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实践,令心识与耳根听察力达成相应,因循契入不离自心听察力、等流相续的无散乱状态,然后才能超越心意意识习惯的迷惑而契入清净平等正觉,了达如来藏层次的无上超越慧见。   


         佛教《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菩萨的“深般若波罗密多”这个甚深智慧解脱法,其核心也就是“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这个捷径。因此,闻思作为佛教核心纲要的《心经》,如果不从“耳根圆通法”的耳根听察力入手,将是很难正确领受《心经》所说的无上般若智慧的。   


        为此,佛教无上觉悟解脱之道,与一般在心意意识层面渐次超越迷惑的修行法门不同,她是以直接全面超越自心迷惑习惯为途径的,属于佛法无上甚深的般若智慧法门,是佛法觉悟解脱捷径中的捷径,又名顿中顿。《楞伽经》说,“离心意意识,是名涅槃。”如果按照佛教其他渐修禅法的途径来修行,要想超离心意意识的习惯性迷惑而得究竟安乐,其过程可谓难上加难,所以佛说须修三大阿僧祗劫方得解脱。但是如果依《楞严经》“耳根圆通法”的途径契入觉悟之道,那么“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则几似转念可得,所以《楞严赞》中有“十地顿超无难事”之说。而其根本也就在于耳根听察力的智慧妙用。   


        所以佛法修行,务须以佛教如来藏层次的般若智慧见解为根本。佛教大乘之所以将般若智慧视作六度万行一切修法的核心眼目,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众生超越自心的习惯性迷惑,令其直截快当地步入觉悟解脱之道。奈何一些愚痴众生业惑迷执深重,不解深入经藏信受甚深了义智慧,多数盲目顺随自心迷惑盲修瞎练,以致道途迂折坎坷,不宜悲乎。但愿圆智此文能够成为引令大众深入觉悟佛教智慧的一种启示。   


那摩本师释迦牟尼佛!  那摩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那摩楞严会上佛菩萨!   


圆智行者陶贵堂撰于2011年3月12日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出家纪念日

[ 本帖最后由 lilith13 于 2011-3-16 19:21 编辑 ]
发表于 2011-3-13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发表于 2011-3-15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摩本师释迦牟尼佛!  那摩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那摩楞严会上佛菩萨!   

发表于 2011-3-1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20:35 , Processed in 0.15901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