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21|回复: 11

[大德开示]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讹传--印光大师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4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7 编辑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讹传--印光大师开示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若见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但是世人仅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却不知济公还有后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或者说"学我者下地狱,谤我者上天堂",致使谬种流传,遗害非浅。这种观点混淆了圣凡、性德和修德,是执理废事的邪见。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然在凡夫的地位,烦恼覆盖,佛性不能显现,若杀生吃肉必得多病短命的果报,来世还要做畜生偿还命债。只有大神通圣人在特定情况下,为度众生才示现吃肉,以掩盖圣人之本。
印光大师对妄学济公吃肉喝酒的邪见斥之甚详,下面摘录几段祖师开示,以正其讹。
1、《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杨树枝居士书四》中说:“须知传扬佛法之人,必须依佛禁戒,既不持戒,何以教人修持。彼见志公,济颠皆有吃肉之事。然志公,济颠并未膺宏扬佛法之职,不过遇境逢缘,特为指示佛法之不思议境界理事。而任法道之职者,万万不可学也。而且彼吃了死的,会吐活的。某等吃了死的,连原样的一片一块也吐不出,好妄学,而且以教人乎。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
2、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庞契贞书:“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见文后注解1)。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见文后注解2)。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
3、文钞续编卷上复杨慧昌居士书三(原名宇昌):“济颠,则不守清规,显大神通。若谨守清规而显神通,则不能在世间住矣。唯藉此疯疯颠颠,以令人疑信相参,以密行教化,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议,以生正信心耳。世之无知无耻之人,从而学之,何不学吃死者以吐活的乎。何不学喝酒醉卧数日,而百千根大木,从井中运出,及喝酒大醉,吐金以装全殿佛像之金乎。此种不思议事,唯此种人行之,则无碍。若谨守规矩之人行之,必定当下去世。否则,人皆求彼,不能做一切事矣。”
4、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第七日论大妄语罪及佛大孝与致知格物老实念佛等:“又有一类人说,我之食牛羊鸡鸭等肉,为欲度脱彼等耳。此说不但显教无之,即密教亦无之。若果有济颠之神通,未为不可。不然,邪说误人,自取罪过,极无廉无耻之辈,乃敢作是说耳。学佛者,须明白自己之身分力量,不可妄自夸大,至嘱至嘱。梁时,蜀青城山,有僧名道香,具大神力,秘而不露。该山年有例会,届时众皆大吃大喝,杀生无算,道香屡劝不听。是年,乃于山门掘一大坑,谓众曰,汝等既得饱食,幸分我一杯羹,何如。众应之,于是亦大醉饱,令人扶至坑前大吐。所食之飞者飞去,走者走去,鱼虾水族,吐满一坑。众大惊畏服,遂永戒杀。道香旋因闻志公之语,当即化去。须知世之安分守己者,一旦显示神通,当即去世示寂,以免又增烦恼耳。否则须如济公之疯颠无状,令人疑信不决,方可。”
注释:
1)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根据《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天花藏主人编次)载,沈员外派家仆给济公送两只熟鸽子和一壶酒,仆人路上偷吃一只翅膀,偷喝了几口酒。以为神仙也难知道,济公指出,不承认,济公于是到阶前吐出两只鸽子,其中一只少一个翅膀。
2)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根据《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记载,净慈寺遭火烧毁,重建需要大木头,浙江没有,济公答应去四川化缘,结果醉卧三日,将大木头走海路运到钱塘江,又运到寺内井里。又喝酒后在殿内呕吐,别人以为是呕吐,实际上是给大殿佛像装金,结果监寺少买一壶酒,又提前打开殿门,使一个佛像的胳膊一尺没有装上金。方丈罚监寺出钱买金子补上,但总不能与济公所装天然合一。
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7 编辑

附:印光大师答济公为何吃肉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   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   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   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   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   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   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祈洞察是幸。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7 编辑

从 谏 东都敬爱寺北禅院大德从谏,姓张氏,南阳人。徙居广陵,为土著姓。身长八尺,眉目 魁奇。越壮室之年,忽顿悟真理,遂舍妻子从披削焉。于是研精禅观,心境明白,不逾十 载,耆年宿德。皆所推服。及来洛,遂止敬爱寺。年德并成,缁黄所宗。每赴供,皆与宾头 卢尊者对食,其为人天钦奉若此。唐武宗嗣历,改元会昌,爱驭凤骖鹤之仪,薄点墨降龙之 教,乃下郡国,毁塔庙,令沙门复初。谏公乃乌帽麻衣,潜于皇甫枚之温泉别业。后冈上乔 木骈郁,巨石砥平。谏公夏日,常于中入寂,或补毳事。忽一日,颓云駃雨,霆击石傍大 檀。雨至,诸兄走往林中,谏公恬然趺坐,若无所闻者。诸兄致问,徐曰:“恶畜生而 已。”至大中初,宣宗复兴内教,谏公归东都故居。其子自广陵来观,适与遇于院门,威貌 崇严,不复可识。乃拜而问从谏大德所居,谏公指曰:“近东头。”其子既去。遂阖门不 出。其割裂爱网(网原作刚,据明抄本改)又如此。咸通丙戌岁夏五月。忽遍诣所信向家, 皆谓曰:“善建福业。贫道秋初当远行,故相别耳。”至秋七月朔,清旦,盥手焚香,念慈 氏如来,遂右胁而卧。呼门人玄章等戒曰:“人生难得,恶道易沦,唯有归命释尊,励精梵 行。龙花会上,当复相逢。生也有涯,与尔少别。”是日无疾奄化,年有八十余矣。玄章等 奉遗旨,送尸于建春门外尸陁林中,施诸鸟兽。三日复视之,肌貌如生,无物敢近。遂覆以 饼饵。经宿,有狼狐迹,唯啗饼饵,而丰肤宛然。乃依天竺法阇维讫,收余烬,起白塔于道 傍,春秋奉香火之荐焉。(出《三水小牍》) 洛阳敬爱寺北禅院的高僧从谏,本姓张,南阳人,迁居广陵后,改为土著人的姓。身长 八尺,相貌魁梧。过了壮年期以后,忽然顿悟真理,于是抛弃老婆孩子出家削发为僧。他精 心研习禅观,心境了然明白,修行了不超过十年,许多资深德高的高僧大德,都对他深表推 崇和佩服。等他来到洛阳后,便住在了敬爱寺。他的资历与道德都已达到成熟阶段,成为佛 僧与道人的宗师,每次赴会时,都与宾头卢尊者坐在一起吃饭,他是如此的受人钦敬与供 奉。唐武宗继位后,改元会昌,他喜爱成仙长寿之道而鄙薄佛教,于是下令各处毁坏寺庙, 让僧人回乡返俗。谏公便头戴黑布帽身穿麻布衣,潜藏到皇甫枚之温泉别墅里。后山上林木 参天,巨石平坦,谏公于炎热的盛夏常常在这里端坐入定,求学道事。有一天,浓云骤雨突 然涌了上来,雷电轰击着石旁边的大檀树。暴雨到来时,一起修练的各位兄弟纷纷跑进树林 躲避,谏公则静静地盘腿坐在原处,好像没有听到什么动静一样,兄弟们问他为什么这样, 谏公从容答道:“只因厌恶那帮畜生而已。”唐宣家大中初年,佛教复兴,谏公又回到洛阳 故居。他的儿子有一天从广陵来看望他,正巧在寺院门口与他相遇,儿子长得高大魁伟,有 些认不出来了。儿子向他施礼,问他从谏高僧住在什么地方,从谏用手指了指说道:“就在 那边的东头。”儿子去了之后,他回到自己屋里关上房门再也不出来。这就是这样的割裂情 网断绝尘缘!懿宗咸通丙戊年夏季五月,从谏老家的人突然普遍地收到他所写的信,他在这 些信里都是告诉家里人说:“要好好供奉佛教,积善修德。贫道秋初要远行,所以写信与你 们告别。”到了秋季七月初一日清晨,从谏洗完手点上香,反复念诵我佛如来,然后右侧向 下躺在床上,招呼门徒玄章等来到面前,告诫他们道:“人生多难,世道险恶,稍有不慎, 极易沉沦;唯有归依佛法,精诚守戒修行,方能救拔超脱。来日龙花会上,还能与诸位相 逢。人之生命有限,我今与你们暂别。”过一天,从谏无病而亡,享年八十余岁。玄章等人 遵照师父遗嘱,把他的尸体送到建春门外停放尸体的山林里,奉献给饥饿的鸟兽。第三天再 去看时,肌体的样子与活的时候相同,没有鸟兽敢于靠近,于是在尸体上盖了一层干粮食 物。过了一宿,见有豺狼狐狸之类兽曾经光顾的痕迹,但它们只吃掉了干粮食物,尸体的肌 肤仍然完好无损。玄章等人便依照天竺的办法将遗体火化完了,收藏起骨灰在道旁建起一座 白塔,将骨灰存放在塔内,年年供奉香火。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7 编辑

洪昉禅师 陕州洪昉,本京兆人。幼而出家,遂证道果。志在禅寂,而亦以讲经为事,门人常数 百。一日,昉夜初独坐,有四人来前曰:“鬼王今为小女疾止造斋,请师临赴。”昉曰: “吾人汝鬼,何以能至?”四人曰:“阇梨但行,弟子能致之。”昉从之。四人乘马,人持 绳床一足,遂北行。可数百里,至一山,山腹有小朱门。四人请昉闭目,未食顷,人曰: “开之。”已到王庭矣。其宫阙室屋,崇峻非常,侍卫严饰,颇侔人主。鬼王具冠衣,降阶 迎礼。王曰:“小女久疾,今幸而痊。欲造小福,修一斋,是以请师临顾。斋毕,自令侍送 无虑。”于是请入宫中。其斋场严饰华丽,僧且万人,佛像至多,一如人间事。昉仰视空 中,不见白日,如人间重阴状。须臾,王夫人后宫数百人,皆出礼谒。王女年十四五,貌独 病色,昉为赞礼愿毕。见诸人持千余牙盘食到,以次布于僧前。坐昉于大床,别置名馔,馔 甚香洁。昉且欲食之,鬼王白曰:“师若常住此,当餐鬼食;不敢留师,请不食。”昉惧而 止。斋毕,余食犹数百盘。昉见侍卫臣吏向千人,皆有欲食之色,昉请王赐之余食。王曰: “促持去,赐之。”诸官拜谢,相顾喜笑,口开达于两耳。王因跪曰:“师既惠顾,无他供 养,有绢五百匹奉师,请为受八关斋戒。”师曰:“鬼绢纸也,吾不用之。”王曰:“自有 人绢奉师。”因为受八关斋戒。戒毕,王又令前四人者,依前送之。昉忽开目,已到所居, 天犹未曙。门人但为入禅,不觉所适。昉忽开目,命火照床前,五百绢在焉。弟子问之,乃 言其故。昉既禅行素高,声价日盛,顷到鬼所,但神往耳,其形不动。未几晨坐,有一天 人,其质殊丽,拜谒请曰:“南天王提头赖吒,请师至天供养。”昉许之。因敷天衣坐昉, 二人执衣,举而腾空,斯须已到。南天王领侍从,曲躬礼拜曰:“师道行高远,诸天愿睹师 讲诵,是以辄请师。”因置高座坐肪。其道场崇丽,殆非人间,过百千倍。天人皆长大,身 有光明。其殿堂树木,皆是七宝,尽有光彩,夺人目睛。昉初到天,形质犹人也,见天王之 后,身自长大,与天人等。设诸珍馔,皆自然味,甘美非常。食毕,王因请入宫,更设供 具,谈话款至,其侍卫天官兼鬼神甚众。后忽言曰:“弟子欲至三十三天议事,请师且少 留。”又戒左右曰:“师欲游览,所在听之,但莫使到后园。”再三言而去。去后,昉念 曰:“后园有何利,而不欲吾到之。”伺无人之际,窃至后园。其园甚大,泉流池沼,树林 花药,处处皆有,非人间所见。渐渐深入,遥闻大声呻(呻原作叫,据明抄本改)叫,不可 忍听。遂到其旁,见大铜柱,径数百尺,高千丈,柱有穿孔,左右傍达。或有银铛锁其项, 或穿其胸骨者,至有数万头,皆夜叉也。锯牙钩爪,身倍于天人。见禅师至,叩头言曰: “我以食人故,为天王所锁。今乞免我。我若得脱,但人间求他食,必不敢食人为害。”为 饥渴所逼,发此言时,口中火出。问其锁早晚,或云毗婆师尸佛出世时,动则数千万年。亦 有三五辈老者,志诚恳。僧许解其缚而遽还。斯须王至,先问:“师颇游后园乎?”左右 曰:“否。”王乃喜,坐定。昉曰:“适到后园,见锁众生数万,彼何过乎?”王曰:“师 果游后园。然小慈是大慈之贼,师不须问。”昉又固问,王曰:“此诸恶鬼,常害于人,唯 食人肉。非诸天防护,世人已为此鬼食尽。此皆大恶鬼,不可以礼待,故锁之。”昉曰: “适见三五辈老者,发言颇诚,言但于人间求他食。请免之。若此曾不食人,余者亦(亦下 原有不字,据明抄本删)可舍也?”王曰:“此鬼言不可信。”昉固请。王目左右,命解老 者三五人来。俄而解至,叩头言曰:“蒙恩释放,年已老矣。今得去,必不敢扰人。”王 曰:“以禅师故,放汝到人间。若更食人,此度重来,当令若死。”皆曰:“不敢。”于是 释去。未久,忽见王庭前有神至,自称山岳川渎之神。被甲,面金色,奔波而言曰:“不知 何处,忽有四五夜叉到人间,杀人食甚众。不可制,故白之。”王谓昉曰:“弟子言何如? 适语师,小慈是大慈之贼。此等恶鬼,言宁可保。’王语诸神曰:“促擒之。”俄而诸神执 夜叉到。王怒:“何违所请?”命斩其手足,以铁锁贯脑,曳去而锁之。昉乃请还,又令前 二人送至寺。寺已失昉二七日,而在天犹如少顷。昉于陕城中,选空旷地造龙光寺,又建病 坊,常养病者数百人。寺极崇丽,远近道俗,归者如云。则为释提柏国(明抄本柏国作恒 因)所请矣。昉晨方漱,有夜叉至其前,左肩头负五色毯而言曰:“帝释(帝释原本作释 迦,据许本改)天王,请师讲大涅槃径。”昉默然还座,夜叉遂挈绳床,置于左膊曰:“请 师合目。”因举其左手,而伸其右足,曰:“请师开目。”视之,已到善法堂。禅师既到天 堂,天光眩目,开不能得。天帝曰:“师念弥勒佛。”昉遽念之,于是目开不眩。而人身卑 小,仰视天形,不见其际。天帝又曰:“禅师又念弥勒佛,身形当大。”如言念之,三念而 身三长,遂与天等。天帝与诸天礼敬言曰:“弟子闻师善讲大涅槃经,为日久矣。今诸死钦 仰,敬设道场,故请大师讲经听受。”昉曰:“此事诚不为劳,然病坊之中,病者数百,待 昉为命。常行乞以给之,今若流连讲经,人间动涉年月,恐病人馁死。今也固辞。”天帝 曰:“道场已成,斯愿已久,固请大师勿为辞也。”昉不可。忽空中有大天人,身又数倍于 释,天帝敬起迎之。大天人言曰:“大梵天王有敕。”天帝怃然曰:“本欲留师讲经,今梵 天有敕不许。然师已至,岂不能暂开经卷,少讲经旨,令天人信受。”昉许之。于是置食, 食器皆七宝,饮食香美,精妙倍常。禅师食(食原作日,据陈校本改)已,身诸毛孔,皆出 异光,毛孔之中,尽能观见诸物。方悟天身腾妙也。既登高座,敷以天衣,昉遂登座。其善 法堂中,诸天数百千万,兼四天王,各领徒众,同会听法。阶下左右,则有龙王夜叉诸鬼神 非人等,皆合掌而听。昉因开涅槃经首,讲一纸余。言辞典畅,备宣宗旨。天帝大称赞功 德。开经毕,又令前夜叉送至本寺。弟子失昉,已二十七日矣。按佛经,善法堂在欢喜园, 天帝都会。天王之正殿也。其堂七宝所作,四壁皆白银。阶下泉池交注,流渠映带。其果木 (明抄本,陈校本果木作渠水)皆与树行相直,宝树花果,亦皆奇异。所有物类,皆非世人 所识。昉略言其梗概,阶下宝树,行必相直,每相表里,必有一泉。夤缘枝间,自叶流下, 水如乳色,味佳于乳,下注树根,洒入渠中。诸天人饮树本中泉,其溜下者。众鸟同饮。以 黄金为地,地生软草,其软如绵。天人足履之,没至足,举后其地自平。其鸟数百千,色各 无定相。入七宝林,即同其树色。其天中物皆自然化生,若念食时,七宝器盛食即至。若念 衣时,宝衣亦至。无日月光,一天人身光,逾于日月。须至远处,飞空而行,如念即到。肪 既睹其异,备言其见,乃请画图为屏风,凡二十四扇。观者惊骇。昉初到寺,毛孔之中,尽 能见物。既而弟子进食,食讫,毛孔皆闭如初。乃知人食天食,精粗之分如此。昉即尽出天 中之相,人以为妖。时则天在位,为人告之。则天命取其屏,兼征昉。昉既至,则天问之而 不罪也,留昉宫中。则天手自造食,大申供养。留数月。则天谓昉曰:“禅师遂无一言教弟 子乎?”昉不得已,言曰:“贫道唯愿陛下无多杀戮,大损果报。其言唯此。”则天信受 之,因赐墨敕:“昉所行之处,修造功德,无(无原本作吾既二字,据陈校本改)得遏 止。”昉年过下寿,如入禅定,遂卒于陕中焉。(出《纪闻》)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7 编辑

陕州洪昉禅师本是京兆人。自幼出家。后来证果得道。志在静坐参禅,也以讲经为业, 门人弟子常常多达几百人。一天晚上,洪昉正在独坐,有四个人来到他面前说:“鬼王的女 儿久病初愈,如今为此设斋,特请法师赴会。”洪昉说:“我是人你们是鬼,怎样才能到那 里呢?”四个人说:“无论何地只管走,弟子自能让你到达那里。”洪昉答应子。这四个人 骑着马,每人扯着绳床的一角,便往北走,走了能有几百里,到了一座大山,山腰有个红漆 小门。四人请洪昉闭上眼睛,不到吃一顿饭的功夫,四人让把眼睁开,这时已到了鬼王的庭 院。只见宫阙房舍都非常高大,鬼王身边的侍从们排列得整整齐齐,跟人间的国主很相近。 鬼王衣冠楚楚,降阶施礼迎接。鬼王说:“小女久病今幸好痊愈,我想作件小小的祝福,设 了一个斋场,因此请法师前来光顾。斋事结束后,自会令侍从送你回去,请不要担心。”说 完便请洪昉进入宫中。斋场布置得很华丽,有上万名僧人,佛像也很多,全跟人间的事一 样。洪昉仰视空中,看不见明亮的太阳,就像人间阴天一样。不一会,鬼王夫人领着后宫几 百人,都出来施礼谒见。鬼王的女儿有十四五岁,脸带病色,相貌独特,洪昉为她主持了赞 礼祝愿仪式。仪式结束后,只见许多人端着千余盘食品上来,依次排在僧人面前。洪昉坐在 一张大床上,另外为他准备了美味佳馔,这些食物散发着阵阵清香,洪昉正要食用时,鬼王 告诉他说:“法师如若长时间住在这里,就当吃鬼的食物;因为不敢久留法师,所以请不要 吃这些东西。”洪昉害怕,于是没有吃。吃完斋饭后,剩下的食物仍有几百盘,洪昉看到侍 卫的臣吏有近千人,个个都有想吃这些东西的神情,便请求鬼王把这些吃剩的食物赐给他 们。鬼王说道:“快拿过去,赐给他们!”官吏们个个礼拜致谢,相视大笑起来,嘴巴裂到 了耳朵。鬼王跪在洪昉面前道:“法师既然光顾,别无他物孝敬,会有丝绢五百匹奉上,请 法师为我受八关斋戒。”洪昉禅师说:“鬼的丝绢就是纸,我没有用处。”鬼王说:“自当 有人间的丝绢奉送禅师。”洪昉给他受了八关斋戒。斋戒结束后,鬼王又令原是那四个人, 依照原先的方式送回洪昉,洪昉突然睁开眼睛时,已经回到了自己的住处。此时天还未亮, 门人们只顾参禅入定,没有发觉禅师上哪里去了。洪昉坐在那里,突然睁开眼睛,命人用火 照照床前,有五百匹丝绢放在那里。弟子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便讲述了事情的原委。洪昉在 参禅悟道方面,道行一向很高,名声日益传扬,刚才鬼的世界,只是精神去了那里,身体并 未动地方。不久,他正在晨坐的时候,有一位天人姿质特别美丽,前来拜谒请求道:“南天 王提头赖吒请禅师到天宫去奉善。”洪昉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铺下一件天衣让洪昉坐在上 面,两人扯着天衣腾空而起,不一会儿就到了。南天王率领着侍从们迎了上来,弯腰行礼参 拜道:“禅师道行高远,天人们都愿亲眼看看师父讲诵经文的情况,因此就把师父请来 了。”于是在高处设置了座位,请洪昉坐在上面。只见道场高大壮丽,绝非人间的道场可 比,超过人间的百倍千倍。天人个个又长又大,身上闪闪放光。殿堂的房木也都镶嵌着金银 玛瑙等七宝,道法闪烁着光彩,辉煌灿烂耀眼夺目。洪昉初到天宫时,形体还与人一样,见 过天王之后,身体便自行长大,与天人一样了。这里陈列的珍奇宝物都是天然产品,味道甘 美,不同寻常,吃罢饭后,天王请洪昉入宫,另外又准备了食品,两人边吃边谈,十分融 洽,旁边有很多侍卫天官兼鬼神。后来天王忽然记起了什么似地,对洪昉说:“弟子要去三 十三重天议事,请师父在此稍候。”又叮嘱身边的人说:“禅师想出去游览的话所有地方都 可以去,只有后园切莫让他去。”再三叮咛之后去了。天王走后,洪昉心里想道:“后园里 有什么利害,怎么不要我去呢?”他乘身边没有人的时候,偷偷地来到了后园。后园的面积 特别大,随处都有流泉、池塘、花木、药材与树林之类,是人间所见不到的。洪昉渐渐走进 园的深处,听见远处有很大的呻吟声,声音凄厉,令人不忍。见有一根巨大的铜柱矗立在那 里,柱的直经有几百尺,柱高有一千丈,上面有许多孔眼,左右贯通。有的用铁锁锁着脖 子,有的用铁锁栓着胸骨,能有几万头,都是夜叉。个个长有钩爪锯牙,身高有天人的两 倍。看那禅师走到面前,便向他叩头乞求道:“我因为吃人的缘故,被天王锁在这里。如果 乞求赦免我。我若能够被释放出去,只在人间寻求别的食物,绝不敢再去吃人为害。”因为 受到饥渴的逼迫,说这些话的时候,嘴里直冒火焰。问他们什么时候被锁在这里的时,有的 说是毗婆师尸佛出世的时候,差不多都有几千万年了。也有三五个老者,态度十分诚恳。洪 盼禅师答应帮他们解脱束缚,然后就急忙回去了。刚回到原处不一会儿,天王就来到了,天 王先向左右道:“禅师是不是到后园游览了一番?”左右答道:“没有!”天王十分满意地 坐下了,洪盼说:“刚才到了后园,看见锁着几万条生命,他们有什么罪过呢?”天王说: “禅师果然游览了后园。然而,小慈悲是大慈悲的贼患。师父不用多问。”洪盼偏又非问不 可,天王便说:“这是一群恶鬼,常常伤害人类,他们专门吃人肉。如果不是各位天神严加 防护,世上的人早被这群恶鬼吃光了。这些东西都是大大的恶鬼,不能对他们讲礼貌讲仁 慈,所以把他们锁了起来。”洪昉说:“刚才见到三五个老者,说话很诚恳。他们说今后只 在人间寻求别的东西吃。请天王赦免他们几个。如果这几个不再吃人了,其余的也可以释 放。”天王说:“这些鬼说的话,根本不能相信!”洪昉一再请求,天王看了看左右,命他 们把那三五个老者带来。不一会儿就带到了,这几个老者连忙叩头发誓道:“蒙恩释放,年 已老矣。如今能够回到人间去,绝对不敢侵害人类。”天王说:“因为禅师相求的缘故,现 在放你们回到人间。如若再吃人,下次被抓来,就该让你们死!”他们都说:“不敢,于是 放了出去。不久,忽见天王院里来了一位神仙,自称是山岳川流之神。他身披盔甲,面色金 黄,风尘仆仆地说道:“不知是什么地方,突然有四五个夜叉到了人间,杀死许多人吃了。 没法制服他们,所以特来报告。”天王对洪昉说:“我说的那些话怎么样?适才我对师父 说,小慈悲是大慈悲的贼。这些恶鬼的誓言,怎么能靠得住呢!”天王对诸位神仙说:“快 去捉住他们!”不一会儿,诸位神仙抓着夜叉来到了。天王愤怒地吼道:“为何违背你们的 誓言?命人砍掉他们的手脚,用铁链子穿透他们的脑袋,拖下去锁了起来。洪昉请求返回自 己的住处,天王又命令先前那两位天人送他到了寺庙。寺里已失去洪昉十四天了,但在天上 好像不大一会儿,洪昉在陕州城内选择空旷地方建造了龙光寺,又建了病房,常常有几百个 病人在这生活。寺庙建造得高大壮丽,四处的僧人与俗众象云涌一船聚集到这里。洪昉又受 到释提柏国的邀请。那天早晨,洪昉正在洗漱时,有个夜叉来到面前,左肩上披着五色的毛 毯,他说:“皇帝释天王请禅师去讲《大涅槃经》。”洪昉静静地回到座位,夜叉提起绳床 放在左胳膊上,说了声:“请禅师闭上眼睛。”然后举起了左手,又伸了伸右脚,便道: “请禅师睁开眼睛。”洪昉睁开眼一看,已经到了善法堂。只因天光耀眼夺目,眼睛睁不 开。天帝说:“请禅师诵弥勒佛。”洪急忙念叼了两遍,于是再睁眼睛时就不觉得眩耀了。 但他长的是人的体形,所以很矮小,仰视天的形状时,看不到天的顶端。天帝又说道:“禅 师再念弥勒佛,体形就会变大。”洪昉照他的话念了三遍,身体长了三下,便与天人一样高 了。天帝与诸位天人向他施礼致敬,说道:“弟子听说禅师擅长讲说《大涅磐经》,为时已 经很长了。各位天人对你非常钦敬仰慕,今天特为你设了道场,无论如何也要请大师讲经给 我们听。”洪昉说:“这件事情算不了什么。然而在病房里有几百个病人,等着我去救命 呢。我常常讨饭供他们吃,现在如果就在这里讲经,在人间动辄跨年过月,恐怕病人会饿死 的。所以,讲经的事,今天断断不能。”天帝说:“道场已经准备好了,这是我们长期以来 的愿望,请大师千万不要推辞。”洪昉没有答应。空中忽然出现一个大天人,身体又几倍于 释天王,天帝恭恭敬敬地迎接他。大天人说道:“大梵天王有令。”天帝不高兴地说:“本 想留下禅师讲经,现在梵天王有令不许。然而禅师已经到了这里,难道就不能暂时打开经 卷,给我少讲一会儿经义,让各位天人信奉贵教吗?”洪昉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摆上了饭 食,食器全是金银玛瑙等七宝制成,各种饭食也都味香色美,比通常的东西精妙几倍。禅师 吃完之后,身上的各个毛孔都放射出奇异的光彩,从毛孔里面都能看见各样物件。他这才领 悟天人的身体所以能够腾空的奥妙,有人登上高座,在上面铺了件天衣,洪昉于是坐了上 去。在善法堂里有成百上千万天人,还有四大天王都率领自己的徒众一起赴会聆听讲法。门 外左右两侧,则有龙王、夜叉等各类鬼神非人之辈,也都双手合什静静地听讲。洪昉打开 《涅槃经》的卷首,讲了一页多点儿。他言辞典雅流畅,深入细致地宣讲了经文的义理宗 旨。天帝极力称赞他的功德。讲经结束后,天王又令先前那个夜叉把他送回原来的寺院。寺 院里弟子,已经二十七天不见洪昉了。据佛教经书的记载,善法堂座落在欢喜园里,这是天 王的正殿。殿堂为金银玛瑙等七宝所建成,四面墙壁全是白银。殿堂门外,泉水与池塘交相 灌注,溪流象一条条闪光的丝带,果树与一排排其他的树木互相并列在一起,这些宝树的花 与果也都非常奇异。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世人所不认识的。洪昉向人们简略地讲述了所见 所闻的梗概,他说,在殿堂门外的宝树,一行行的都很整齐,高处的一行与低处的一行互为 表里每行中间必有一条泉水,泉水沿着树枝从树叶上流下来,其水呈乳白色,味道胜过乳 汁;从树叶流下的泉水浇注到树根,然后溅洒在下面的水渠里面。天人们喝的是高处树林里 的泉水,流到下面的水供给众鸟同饮。这里以黄金铺地,地上生长柔软的细草,草坪柔如海 绵,天人走路时,脚踏下去能没到脚背,抬起脚时又自动恢复了原先的平坦。这里有各种禽 几百几千,鸟的颜色不固定,飞过七宝林时就呈现跟那里的树木相同的颜色。这里的各种事 物,都是顺其自然而或者化灭或者发生,心里想吃什么时,七宝器具盛着食品就来到面前; 心里想穿衣服时,各种宝衣也会出现在面前。这里没有日月之光只有天人身上发出的光,这 种光比日月之光还亮。需要到远处去时候,腾空而行,想到哪里就立即来到哪里。总而言 之,这里的一切,都与人间大不相同。洪昉既然亲眼目睹了这些奇异现象,他便详细描述了 自己的见闻,请人画成图画,制作了屏风,共制屏风二十四扇。看到图画的人,都非常惊 讶。洪昉刚回到寺院时,从毛孔里面能看到的所有物件,原来弟子端来饭菜让他吃,吃完之 后,毛孔都关闭了,跟原先一样。他这才知道,人吃的东西与天人的东西,精粗之分竟然如 此之大。洪昉把天上的种种情况都传扬出去之后,许多人以为他是妖怪。当时武则天在位, 被人告到她那里。武则天命人收取了他的屏风,并要把洪昉带到朝廷。洪昉进宫后,武则天 询问了事情的真相,没有怪罪他,还把他留在了宫里。武则天亲手给他做吃的,极力表白供 养他的诚意。一连留了几个月,武则天对洪昉说:“禅师就这样不说一句话来教诲弟子 吗?”洪昉不得已,便说道:“贫道但愿陛下不要多所杀戮,大肆杀戮则必得报应。我要说 的就是这一点。”武则天承认了他说的话,于是赐给他一道敕令,上面写道:“洪昉所到之 处,要好好修造寺庙任何人不能阻止。”洪昉的年龄太大了,就像入禅定一般,于是死在陕 州。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8 编辑

一 行 僧一行姓张氏,钜鹿人,本名遂。唐玄宗既召见,谓曰:“卿何能?”对曰:“唯善记 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数幅 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先是一行既从释氏,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 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及沙门。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且聚千余人。时有卢鸿者,道高学 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鸿持其文至寺,其师授之,致于几案上。钟 梵既作,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字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 为传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 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谋寂曰:“非君所能 教导也,当纵其游学。”一行因穷大衍,自此访求师资,不远数千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 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有流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簌簌。既而谓其 徒曰:“今日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耶?”既除一算,又谓曰:“门前 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术焉。而门水旧东流,忽改为 西流矣。邢和璞尝谓尹愔曰:“一行其圣人乎?汉之洛下闳造历云:‘后八百岁,当差一 日,则有圣人定之。’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历,正在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一 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杨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积 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 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伏。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初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 前后济之约数十万,一行常思报之。至开元中,一行承玄宗敬遇,言无不可。未几,会王姥 儿犯杀人,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执法,难以情 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一行心计浑天 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一大瓮于中央。密选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谓曰:“某 坊某角有废园,汝向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者,可尽掩之。失一则杖 汝。”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置瓮中,覆以木盖,封以 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十。其徒莫测。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问曰:“太史 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 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夫匹妇匹夫,不得其所,则殒霜赤旱。盛德所感,乃 能退舍。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系乎。释门以瞋心坏一切喜(陈校喜作善),慈心降一切 魔。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至 开元末,裴宽为河南尹,深信释氏,师事普寂禅师,日夕造焉。居一日,宽诣寂,寂云: “方有少事,未暇款语,且请迟回休憩也。”宽乃屏息,止于空室,见寂洁涤正堂,焚香端 坐。坐未久,忽闻扣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 语,其貌绝恭。寂但领云,无不可者。语讫礼,礼讫又语,如是者三。寂唯云:“是、 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 灭度矣。” 左右疾走视之,一如其言。灭度后,宽乃服衷绖葬之,自(明抄本、陈校本自作日)徒 步出城送之。(出《开天传信记》及《明皇杂录》、《酉阳杂俎》) 僧人一行俗姓张。钜鹿人,本名遂。唐玄宗召见后,问他道:“你有什么特长?”答 道:“只是善于记忆看过的东西。”玄宗便诏令掖庭取出宫内人员的名册给他看。看完一页 后,合上簿册,记忆复述十分熟练,就象平日就熟识一样。就这样读了几页之后,玄宗不禁 走下御座,向他施礼,称他是圣人。在这之前,一行就已信奉佛教,在嵩山跟随普寂师父修 习。师父曾经在寺院内准备下食品,与各位僧人聚会。周围几百里内的僧人,都如期而至, 聚集了有一千多人。当时有个叫卢鸿的,道业高超学识渊博,隐居在嵩山。普寂便请他写篇 文章,咏赞这次盛会。到了这一天,卢鸿拿着这篇文章来到寺院,普寂师父接过来后,放到 案子上。钟声敲响了香也点燃了,卢鸿请求普寂道:“我写的这篇文章长达数千言,况且用 字生僻而语句怪奇。何不在群僧之中挑选一名聪明颖悟的,我要亲自向他传授一遍。”普寂 便让人召唤一行。一行走过来,伸开纸微笑着,只看了一遍,又把文章放到了案子上。卢鸿 看不起他这种轻率态度,暗暗责怪他。不一会儿,群僧集会于佛堂,一行撩起衣襟走了进 来,神情自若地背诵着这篇文章。声调抑扬顿挫,一个字也没有遗忘。卢鸿惊愕了很久,对 普寂说:“他不是你所能教导的人,应当让他随意到各地游学。”一行为了写出《大衍 历》,从此到处访问老师和搜求资料,走了几千里路。他常来到天台国清寺,见有一个院 落,长着古松数十棵,门前有流水。一行站在门内屏风墙外,听到院内正有个僧人在运算, 运算声簌簌作响。接着对他徒弟说:“今天应当有个弟子向我学习算法。他已该到门口了, 怎么没人领进来呢?”说完,便去掉了一个算码。又对徒弟说:“门前的流水,算起来该往 西流了,这位弟子应当到了。”一行接着他的话就走了进来,跪拜叩头向他请教算法。此僧 便将算术全部教授给了他。门前的流水原来是往东流的,突然改为往西流了。邢和璞曾经对 尹愔说:“一行真是一位圣人吗?汉朝洛阳人闳制作的历书说:‘往后八百年,理当少一 天,这要有位圣人来确定。’到今年,八百年的期限已经完了,而一行制作的《大衍历》, 正好推算出差一天。可见洛人闳的话是可信的啊!”一行还曾去道士尹崇那里借过扬雄的 《太弦经》,几天之后,又去尹崇那里还这本书,尹崇说:“此书含义太深远,我研究了多 年,尚不能通晓。你应尝试作进一步的研究,怎么这么快就还回来了呢?”一行说:“弄明 白其中的意义就行了。”他便拿出自己撰写的《大衍玄图》与《义诀》一卷来给尹崇看,尹 崇大为叹服。他对别人说:“这个年轻人简直就是‘复圣’颜回呀!”一行年幼时,家境贫 寒,邻居中有个王姥姥,前后共接济他家约几十万个钱,一行常常想着报答她。到了开元年 间,一行受到玄宗的宠遇,他要求什么,皇帝没有不满足他的。没过多久,赶上王姥姥的儿 子犯了杀人罪,关在狱中尚未判刑。王姥姥找到一行求他救儿子,一行说:“姥姥若跟我要 钱,我会以十倍的钱送给您。皇上执法严明,难以向他求情。您看怎么办?”王姥姥用手指 点着池的脑门子大骂道:“认识你这个和尚有什么用!?”一行向她谢罪后,再也不管了。 一行在心里盘算,浑元寺里的工人有几百名,于是叫他们空出一间房子,把一只大缸搬到中 间,又暗中挑选了两名常住在这里的仆人,每人送给一个布口袋,叮嘱道:“某某角落有个 荒废的园子,你们到里面藏起来等着,从中午到黄昏,会有东西进去,数量是七个,你们要 全部抓住。漏掉一个就打你们棍子。”两人照他说的去了。到了五点以后,果然有一群猪进 了园子,两人全都抓回来了。一行十分高兴,让他们把猪放在缸里,扣上木盖,用六一散合 泥封好,又用红笔题上几十个梵文字。门徒们不知他要干什么。早晨,中使叩门急忙宣召。 来到便殿后,玄宗迎着他问道:“太史奏称,昨夜北斗星没有出现。这是什么征兆?法师有 办法消除灾祸吗?“一行说:“后魏时失没过火星。如今帝车(北斗星)不见了,这是自古 以来所没有的现象,上天要大大地惇告陛下呀!如果天下的男男女女不能得其所,就会发生 早霜与大旱。只有以盛德来感化,才能使灾祸退让。最有力的感化,大概是埋葬已经枯死的 尸体而放出正被拘囚的人犯吧。佛门以为怒心会毁坏一切好事,慈心能降服一切邪魔。若依 我的意见,不如大赦天下。”玄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又一天晚上,太史奏禀有一颗北斗星出 现了。一连经过七天,七颗北斗星便全部恢复了。到了开元末年,裴宽为河南府尹、他笃信 佛教,以师父之礼对待普寂禅师,白天晚上都去拜访他。有一天,裴宽又到了普寂处,普寂 说:“我正有件小事,无暇与你漫谈,暂请在此休息一下。”裴宽悄悄地来到一间空房子, 见普寂清洗完正面殿堂,点上香,端坐在那里。没坐多久,突然听到敲门声,连声说道“天 师一行和尚到了”。一行走了进来,到普寂跟前行礼,行完礼之后,贴近普寂的耳朵悄悄说 话,样子极其恭敬。普寂只是接受,毫无不同意的表示。密语完了又行礼,行礼完了又密 语,如此反复多次,普寂只说“是、是”。没有不应允的。一行说完后,走下台阶,进了南 屋,自己把门关好。普寂便徐徐吩咐弟子道:“放钟!一行和尚灭度(死)了!”身边的人 急忙跑过去查看,果然象普寂法师说的一样。一行死后,裴宽披麻带孝,徒步送葬出城。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8 编辑

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 太原孝廉 李廷光 陆康成 薛严 任自信 段文昌 刘逸淮 孙咸 僧智灯 王氏 左营伍伯 宋衎 陈昭 太原孝廉 唐大历中,太原偷马贼诬一孝廉同情,拷掠旬日,苦极强服。推吏疑其冤,未具狱。其 人唯念金刚经,其声哀切,昼夜不绝。一日,有竹两节坠狱中,转止其前,他囚争取之。狱 卒意藏刃,破视,内有字两行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书迹甚工,贼首悲悔,具承以 旧嫌之故诬之地。(出《酉阳杂俎》) 唐代大历年间,太原盗马贼诬蔑孝廉和他们是同伙,孝廉被拷打了十天。因熬不过刑讯 的痛苦而屈打成招,但是审案的官员疑心他是冤枉的,没给他戴刑具。这个人只一心念金刚 经,他的声音哀切,昼夜不停。一天,有两节竹子落在狱中,转动着止在这位孝廉前面,其 他囚犯争着去拿。狱卒怕里边藏着兵刃,破开看,内有两行字是:“犯法的尚且饶恕,何况 他并没犯法。”字写得很工整。贼首悲痛后悔,全都承认因以前跟他有嫌隙的缘故而诬陷他。 李廷光 唐李廷光者,为德州司马,敬佛,不茹荤血。常持金刚经,每念经时,即有圆光在前。 用心苦至,则光渐大;少怀懈惰,则光渐小暗。因此砥励,转加精进。 唐代李廷光,做德州司马。敬信佛教,不吃荤,常常念金刚经。每当念经的时候,就有 一个圆光在前面,专心致志,光就越来越大,稍有懈怠,光就暗而小。因此更加勉励自己, 越发努力念经。 陆康成 唐陆康成尝任京兆府法曹掾,不避强御。公退,忽见亡故吏抱案数百纸请押,问曰: “公已去世,何得来?”曰:“此幽府文簿。”康成视之,但有人姓名,略无他事。吏曰: “皆来年兵刃死者。”问曰:“得无我乎,有则检示。”吏曰:“有。”因大骇曰:“君既 旧吏,得无情耶!”曰:“故我来启明公耳,唯金刚经可托。”即允之,乃遂读金刚经,日 数十遍。明年,朱衎果反,署为御史,康成叱泚曰:“贼臣敢干国士!”泚震怒,命数百骑 环而射之。康成默念金刚经,矢无伤者。泚曰:“儒以忠信为甲胄,信矣。”乃舍去。康成 遂入隐于终南山,竟不复仕。(出《报应记》) 唐朝陆康成曾任京兆府的法曹椽,就是达官显贵犯了法他也秉公处置。有一天,陆公回 家,忽然看见已死亡的下属拿着几百张案卷请他签押。问道:“你已经去世了,为什么能到 这里来?”说:“这是阴曹的文簿。”康成一看,只见有人的姓名,没有记载其他的事。官 吏说:“都是在来年死于兵灾的。”陆公问:“难道有我吗?有就拿出来给我看。”官吏 说:“有。”于是陆公大惊说:“你既然过去是我的老部下,难道不顾私情吗?”回答说: “所以我来禀告你了,只有金刚经可以依托。”就答应了他。于是陆公就读金刚经,每天读 几十遍。第二年,朱泚果然谋反,命陆公做御史,康成叱责朱泚说:“贼臣竟敢污辱国 士?!”朱泚震怒,命几百骑兵围了陆公,用箭射他。康成就默念金刚经,结果,箭都没有 伤着他。朱泚说:“儒者以忠信做为自己的甲胄,确实呀。”于是放他走了,康成于是隐居 于南山,竟然不再出来做官。 薛 严 唐薛严,忠州司马,蔬食长斋,日念金刚经三十遍。至七十二将终,见幢盖音乐来迎。 其妻崔氏,即御史安俨之姑也,属纩次,见严随幢盖冉冉升天而去,呼之不顾,一家皆闻有 异香之气。(出《报应记》) 唐朝的薛严,做忠州司马,长期吃素食,每天念金刚经三十遍。到七十二岁将要死时, 看见有伞盖音乐来迎接他。他的妻子崔氏,就是御史安俨的姑母。薛严临死时,她看见薛严 在伞盖的遮护下冉冉升天而去,喊他也不回头,一家人都闻到有特殊的香气。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8 编辑

报应一(金刚经) 卢景裕 赵文若 赵文昌 新繁县书生 蒯武安 睦彦通 杜之亮 慕容文策 柳俭 萧瑀 赵文信 刘弼 袁志通 韦克勤 沈嘉会 陆怀素 卢景裕 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初,为国子博士,信释氏,注《周易》、《论语》。从兄神 礼,据乡人反叛,逼其同力以应西魏,系晋阳狱。至心念金刚经,枷锁自脱。齐神武作相, 特见原宥。(出《报应记》) 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帝初年,做国子博士,信奉佛教,解释周易、论语。跟着他的 兄长拜神。因为乡人反叛,逼迫他一起去对付西魏,后被捕押在晋阳监狱。他诚心念金刚 经。结果枷锁自己脱落。齐神武作宰相,特意地宽恕了他。 赵文若 隋赵文若,开皇初病亡。经七日,家人初欲敛,忽缩一脚,遂停。既苏云:被一人来 追,即随行,入一宫城。见王曰:“卿在生有何功德?”答云:“唯持金刚经。”王曰: “此最第一。卿算虽尽,以持经之故,更为申延。”又曰:“诸罪中,杀生甚重。卿以猪羊 充饱,如何?”即遣使领文若至受苦之处。北行可三二里,至高墙下,有穴,才容身。从此 穴出,登一高阜,四望遥阔,见一城极高峻,烟火接天,黑气溢地。又闻楚痛哀叫之声不忍 听,乃掩蔽耳目,叩头求出。仍觉心破,口中出血,使者引回见王曰:“卿既啖肉,不可空 回。”即索长钉五枚,钉头及手足疼楚。从此专持经,更不食肉。后因公事至驿,忽梦一青 衣女子求哀。试问驿吏曰:“有何物食。”报云:“见备一羊,甚肥嫩。”诘之,云:“青 家病!蔽娜粼唬? “我不吃肉。”遂赎放之。(出《报应记》) 隋朝的赵文若,在文帝开皇初年病亡。停了七天,家人才欲入殓。忽然文若腿收缩了一 下,就停了下来。苏醒之后说:他被一个人追捕,就跟着他走,进入一座宫城。看见一个君 王问他:“你在人间有什么功德?”答道:“就是念金刚经。”君王说:“这是最主要的, 你的寿命虽然已尽了,因为你念金刚经的缘故,我再为你延长寿命。”又说:“许多罪中, 数杀生为最严重。你用猪羊来填饱肚子,难道不是大罪吗?”于是就派使者领文若到受苦的 地方。向北走了三二里路,到了高墙的下面,有一个洞穴,仅容纳一人,跟着从这个洞出 去,又登上一个高坡,四下远望,看见一座极高峻的城,那里烟火连天。黑气布满地面。又 听到凄楚痛苦的哀叫声,不忍再听。于是就捂着眼睛,堵着耳朵。叩头而请求出去。他仍感 到心痛,口中吐出鲜血。使者领着他回去见君王,王说:“你既然杀生吃肉,不可以不受惩 罚就回去。”于是就拿出五枚长钉,钉在头、手和脚上,痛疼难忍。文若复活后从此专心念 经,更不吃肉。后因公事到驿站,忽然梦见一青衣女子向他哀求。他问驿吏道:“你们给我 准备了什么吃的?”回答说:“准备了一只羊,很肥嫩。”文若追问,驿吏说:“是一只青 色的母羊。”文若说:“我不吃肉。”于是赎回了羊放了它。 赵文昌 隋开皇十一年,大府寺丞赵文昌忽暴卒,唯心上微暖,家人不敢敛。后复活,说云:吾 初死,有人引至阎罗王所,王问曰:“汝一生已来,作何福业?”昌答云:“家贫,无力可 营功德,唯专心持诵金刚般若经。”王闻语,合掌低首,赞言:“善哉!汝既持般若,功德 甚大。”王即使人引文昌,向经藏内取金刚般若经。文昌向西行五六里,见数十间屋,甚华 丽,其中经典遍满,金轴宝帙,庄饰精好。文昌合掌闭目,信手抽取一卷开看,乃是金刚般 若。文昌捧至王所,令一人执卷在西,文昌东立,面经读诵,一字不遗。王大欢喜,即放昌 还家。令引文昌从南门出,至门首,见周武帝在门侧房内,著三重钳锁,唤昌云:“汝是我 本国人,暂来至此,要与汝语。”文昌即拜之,帝曰:“汝识我否?”文昌答云:“臣昔宿 卫陛下。”武帝云:“卿既是我旧臣,今还家,为吾向隋皇帝说。吾诸罪并欲辩了,唯灭佛 法罪重,未可得免。望与吾营少功德,冀兹福祐,得离地狱。”昌受辞而行。及出南门,见 一大粪坑中,有人头发上出。昌问之,引人答云:“此是秦将白起,寄禁于此,罪尤未 了。”昌至家得活,遂以其事上奏。帝令天下出口钱为周武帝转金刚般若经,设大供三日, 仍录事状,入于隋史。(出《法苑珠林》) 隋朝开皇十一年,大府寺丞赵文昌忽然暴死,唯独心上稍微温暖。家人不敢入殓,之后 又活了。说:“我当初死时,有人领我到了阎罗王的住处。阎王问我:“你一生来,作了什 么福事?”答道:“家里贫穷,无有能力可以建立功德。只是专心致志地念金刚般若经。” 阎王听了这些话,合掌低头,赞扬说:“很好。你已念般若经,功德很大。”阎王就派人领 文昌,向经藏内取出金刚般若经。文昌向西走了五六里,看见几十间房子,非常华丽。房子 里经典很多,金轴宝套,装饰非常好。文昌合掌闭眼,随手抽出一卷打开看,乃是金刚般若 经。文昌捧到阎王的住处,让一个人拿卷在西面,文昌站在东面,面向经书诵读,一字不 漏。阎王非常高兴,就放文昌回家。令让文昌从南门出去。到了门口,看见周武帝在门侧的 房内。被锁着三重钳锁,叫文昌说:“你是我本国的人,暂时来到这里,我要和你说话。” 文昌立即拜见。武帝说:“你认识我吗?”文昌答道:“我过去当过陛下的侍卫。”武帝 说:“你既是我过去的臣子,现在回家,替我向隋皇帝说明,我许多罪过都能辩解明白,唯 独消灭佛法的罪重,不能够赦免,望隋帝给我建立小小的功德。希望通过这些善事保祐,使 我能够离开地狱。”文昌接受嘱托而走。等到走出南门,看见一个大粪坑中,有一个人的头 发浮在上面,文昌问引路的人,答道:这是秦国大将白起,被囚禁在这里,罪恶未了。文昌 到家后才复活。就把这些事奏于皇上,皇帝命令天下的人按人丁出钱为周武帝转金刚般若 经。设立三日的大祭,并记录下了这些事,写入隋史之中。 新繁县书生 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王李村,隋时有书生,姓苟氏,善王书而不显迹,人莫能知之。尝 于村东空(“空”原作“室”,据明抄本改。)中四面书金刚般若经,数日便了,云:“此 经拟诸天读诵。”人初不之觉也。后值雷雨,牧牛小儿于书经处立,而不沾湿,其地干燥, 可有丈余,及暗,村人怪之。尔后每雨,小儿常集其中,衣服不湿。唐武德中,有异僧语村 人曰:“此地空中有金刚般若经,诸天于上设宝盖覆之,不可轻犯。”自尔于四周设栏楯, 以阻人畜履践。每至斋日,村人四远就设佛供。常闻天乐,声震寥泬,繁会盈耳。(出《三 宝感通记》) 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王李村,隋朝时有个书生,姓苟,擅长王羲之的书法而不去显露, 因此没有人知道他有这个本事。曾在村东头野外的空间四面凌空虚写金刚般若经。几天就写 完了。他说,这是写给天上的神仙来念的。当初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后来正赶上雷雨天,放 牛的小孩在写着经书的地方站着,却不沾湿衣服,脚下也是干爽的,可能有一丈方圆。等到 黑天,村人感到奇怪。之后每当下雨,小孩常常聚集在那里,衣服不湿。唐高祖武德年间, 有一个外地来的和尚告诉村里人说:“这个地方空中有金刚般若经,诸天神在上面设宝盖覆 盖着它。不可以轻易冒犯。”从此就在这地方周围设置栏杆。来阻止人畜的践踏。每当到了 斋戒日,村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设供祭佛,能常常听到天空中有音乐声。声音震动苍天,响而 震耳。 蒯武安 隋蒯武安,蔡州人,有巨力,善弓矢,常射大虫。会嵩山南为暴甚,往射之。渐至深 山,忽有异物如野人,手开大虫皮,冐武安身上,因推落涧下。及起,已为大虫矣。惶怖震 骇,莫知所为,忽闻钟声,知是僧居,往求救。果见一僧念金刚经,即闭目俯伏。其僧以手 摩头,忽爆作巨声,头已破矣,武安乃从中出,即具述前事。又抚其背,随手而开,既出, 全身衣服尽在,有少大虫毛,盖先灸疮之所粘也。从此遂出家,专持金刚经。(出《报应 记》) 隋朝蒯武安,是蔡州人。他臂力过人,擅长射箭,常常射老虎。正赶上老虎在嵩山以南 行凶,前去射虎。快到深山时,忽然有一个怪物象野人一样。用手撕开老虎的皮,罩在武安 的身上,又把他推下深涧。等到他起来,已经变成老虎了。他非常惊慌害怕,不知道怎么 办。忽然听到钟声,知道是和尚住的地方,就去求救。果真看见一和尚在念金刚经,他就闭 着眼睛趴在那里。那个和尚用手摸他的头,忽听一响巨响,头已破了,武安才从中露出,就 把前面的事全告诉和尚。和尚又抚摸他的脊背,便随手而开,武安才完全露出来了,全身的 衣服都在,只是有些老虎的毛,大概是先前长疮的地方粘的毛。从这以后他便出家,专心念 金刚经。 睦彦通 睦彦通隋人,精持金刚经,日课十遍。李密盗起,彦通宰武牢,邑人欲杀之,以应义 旗。彦通先知之,遂投城下,贼拔刀以逐之。前至深涧,迫急跃入,如有人接右臂,置磐石 上,都无伤处。空中有言曰:“汝为念经所致,因得还家。”所接之臂,有奇香之气,累日 不灭。后位至方伯,九十余终。(出《报应记》) 睦彦通是隋朝人,虔诚地念诵金刚经,每天学习十遍之多。当时李密造反,彦通守卫武 牢关。城里的人欲杀他,来响应义军。彦通事先知道了这件事。急忙出城。贼众拔刀来追赶 他。到了深涧前,被迫急忙跳入涧中,他感到好象有人拉住他的右臂,把他放在磐石上。他 一点也没有受伤。天空上有人说:“你因为念经才能得救,得以回家去。”他被拉住的那个 右臂,有奇异的香气,多日不消散。以后爵位到方伯,九十多岁才死。 杜之亮 隋杜之亮,仁寿中为汉王谅府参军。后谅于并州举兵反,败,亮与僚属皆系狱。亮惶 惧,日夜涕泣。忽夜梦一僧曰:“汝但念诵金刚经,即此厄可度。”至晓,即取经,专诚习 念。及主者并引就戮,亮身在其中,唱者皆死,唯无亮姓名。主典之者皆坐罚,俄而会赦得 免。显庆中,卒于黄州刺史。(出《报应记》) 隋朝杜之亮,文帝仁寿年间做了汉王谅的参军。后来谅举兵在并州谋反,失败。亮和他 的同僚等都被抓进监狱里,亮惶慌害怕,整天的哭泣流泪。忽然夜里梦见一个和尚说:“你 只要念诵金刚经,就可免除这种厄运。”到了天亮,亮就拿来经书,专心致志诵读学习。等 到和首犯准备受刑时,亮也在当中。点到名的都处死,唯独没有念到亮的姓名免去了一死。 主持典刑的人都被罚,后来赶上大赦又把杜之亮放了出来。到了唐高宗显庆年间,在黄州刺 史的任上才死去。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8 编辑

慕容文策 慕容文策隋人,常持金刚经,不吃酒肉。大业七年暴卒,三日复活,云:“初见二鬼, 把文牒,追至一城门,顾极严峻。入行四五里,见有宫殿羽卫,王当殿坐,僧道四夷,不可 胜数。使者入见,文策最在后,一一问在生作善作恶,东西令立。乃唱策名,问曰:“作何 善?”对曰:“小来持金刚经。”王闻,合掌叹曰:“功德甚大,且放还。”忽见二僧,执 火引策。即捉袈裟角问之,僧云:“缘公持经,故来相卫,可随烛行。”遂出城门,僧曰: “汝知地狱处否?”指一大城门曰:“此是也。”策不忍看,求速去。二僧即领至道,有一 横垣塞路,僧以锡扣之,即开,云:“可从此去。”遂活。(出《报应记》) 慕容文策是隋朝人,常常念金刚经,不吃酒肉,隋炀帝大业七年突然死去了。三天后又 活了过来。说:“当初看见两个鬼,手拿文书,捉他到一城门,看管他们都非常严厉,入城 走了四五里路,看见有一座宫殿有兵把守着,阎王正坐在大殿当中。和尚、道人等众人物很 多,数也数不过来。使者进入拜见,文策跟在最后。阎王一个一个问拘来的人生前作的善恶 等事,然后叫他们站在东西两边。这时才喊到文策的名字,问他说:“你做了哪些好事?” 文策回答说:“我从小就念金刚经。”阎王听后,拍手称赞说:“功德很大,暂且放你回 去。”忽然看见两个和尚,举着火把领着文策。文策就抓住和尚衣角问他。和尚说:“因你 念经,因此来护卫你。可随着火把走。”就出了城门。和尚说:“你知道地狱在哪里吗?” 然后指着一个大城门说:“这就是。”文策不忍看,请求快离开。两个和尚就领他到了路 上,有一堵墙堵住了去路。和尚就用锡杖敲打墙,墙就打开了。和尚说:“可以从这里出 去。”于是文策又复活了。 柳 俭 唐邢州司马柳俭,隋大业十年任岐州岐阳宫监。义宁元年,坐诬枉系大理寺。俭至心诵 金刚般若经,有两纸未通,不觉眠睡。梦一婆罗门僧报云:“檀越宜诵经令遍,即应得 出。”俭忽寤,勤诵不懈经二日,忽有敕唤,就朝堂放免。又俭别时,夜诵经至三更,忽闻 有异香,散漫满宅,至晓不绝,盖感应所致也。俭至终,计诵经得五千余遍。(出《法苑珠 林》) 唐代邢州司马柳俭,隋炀帝大业十年时曾任岐州岐阳宫监。隋恭帝义宁元年,冤枉他犯 了诬告罪而被押在大理寺。柳俭虔心诵读金刚般若经,有两页没有读完,不知不觉睡着了。 梦见一个印度和尚告诉他说:“施主诵读经书应当从头到尾读完,就能够得到释放。”柳俭 醒来,勤奋不懈地诵经。又过了两天,忽然又有令下,就在朝堂上放了他。柳俭在离别时, 当夜诵读经书到三更时分。忽然闻到有奇异的香味,充满牢房,一直到早晨也不断,大概是 感动上天所造成的。柳俭一直到死,共诵读经书五千多遍。 萧 瑀 萧瑀,梁武帝玄孙,梁王岿之子。梁灭入隋,仕至中书令,封宋国公。女炀帝皇后,笃 信佛法,常持金刚经。议伐高丽,不合旨,上大怒。与贺若弼、高颍同禁,欲置于法。瑀就 其所,八日念金刚经七百遍,明日,桎梏忽自脱。守者失色,复为著。至殿前,独宥瑀,二 人即重罚。因著《般若经灵验一十八条》,乃造宝塔贮经,檀香为之,高三尺。感一鍮石 像,忽在庭中,奉安塔中,获舍利百粒。贞观十一年,见普贤菩萨,冉冉向西而去。(出 《报应记》) 萧瑀,是梁武帝的重孙子,梁王岿的儿子。梁灭亡后归顺隋朝,官到中书令,封为宋国 公。他的女儿是隋炀帝的皇后,他诚笃信奉佛法,常常念诵金刚经。因商议讨伐高丽,不附 合皇帝的旨意,皇上大怒,和贺若弼、高颍一起被囚禁,想要置之于法。萧瑀在监牢中。八 天念金刚经七百遍。第二天,枷锁忽然自己脱落,看守的人大惊失色,又给他带上,等到了 金殿上,唯独宽恕了萧瑀,那两个人就受了重罚。于是萧瑀写了《般若经灵验一十八条》, 还建宝塔贮藏经书。塔用檀香木造成,高三尺。感召来一黄铜佛像,落在院子里,把这佛像 也安放在塔中,获得佛骨一百粒。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看见了普贤菩萨,从塔中出来慢慢地 向西而去。 赵文信 唐遂州人赵文信,贞观元年暴死,三日后还苏。自说云:初死时,被人遮拥驱逐,同伴 十人,相随至阎罗王所。其中有一僧,王先问云:“师在世修何功德?”师答云:“道徒自 (明抄本“道徒自”三字作“贫道从”。)生以来,唯诵金刚般若经。”王闻此语,忽即惊 起,合掌赞言:“善哉善哉!师审诵般若,当得升天,何因错来至此?”言未讫,忽有天衣 来下,引师上天去。王复唤遂州人前曰:“汝在生有何功德?”其人报言:“臣一生以来, 不读佛经,唯好庾信文章集。”王言:“庾信是大罪人,见此受苦,汝见庾信,颇识否?” 答云:“虽读渠文章,然不识其人。”王即令引出庾信,乃见是龟身,王又令引去,少时复 作人来,语云:“我为生时好作文章,妄引佛经,杂揉俗书,又诽谤佛法,谓言不及孔老之 教,今受罪报龟身,苦也。”此人活已,具述其事,遂州人多好捕猎,及闻所说,共相鉴 戒,永断杀业,各发诚心,受持般若,迄今不绝。(出《法苑珠林》) 唐朝遂州人赵文信。贞观元年忽然暴死,三天后复苏。自己说:“当初死的时候,被人 簇拥着驱赶着,与同伴十人,相随来到了阎罗王的地府。其中有一个和尚,阎王先问道: “师傅在世修行什么功德?”和尚答道:“贫僧出生以来,专一诵读金刚般若经。”阎王听 到这些话,忽然惊起。拍手赞道:“太好了,太好了!师傅认真诵读般若经,应当升天,为 什么错走到这里来?”话没说完,忽然有天衣使者下来,接引和尚上天去了。阎王又叫遂州 人上前说:“你在人世有什么功德?”赵文信答道:“我一生不读佛经,只喜好庾信文章 集。”阎王说:“庾信是个大罪人。现正在这里受苦,你看见庾信,能认识吗?”回答说: “虽然读他的文章,然而不认识这个人。”阎王就叫人领出庾信。才看见是个乌龟的身子。 阎王又叫领回去。不一会又变作人来,说道:“我是活着的时候喜好作文章。乱引佛经,杂 揉世俗的书,又诽谤佛法。说佛教赶不上儒教和道教,现在受罪报为龟身,很苦。”文信复 活之后,把所遭遇的全部讲述出来。遂州人很喜欢打猎,等到听说之后,互相为鉴,永远断 绝杀生的事。各发诚心,信佛诵读般若经,到现在也不停止。 刘 弼 唐刘弼,贞观元年任江南县尉。忽一日,有乌于房前树上鸣。土人云:“是乌所止为不 祥。”弼闻之恐惧,思欲修崇功德,不知何者为胜。夜梦一僧,偏赞金刚般若经,令诵百 遍。及寤,依命即诵至百遍。忽有大风,从东北来,拔此树,隔舍遥掷巷外,其拔处土坎, 纵广一丈五尺。察暴风来处,小枝纤叶,并随风回靡,风止还起如故。乃知经力不可思议。 (出《法苑珠林》) 唐代刘弼,贞观元年任江南县尉。忽然有一天,有只乌鸦在房前的树上鸣叫。当地人 说:“这乌鸦停落的地方是不吉祥的。”刘弼听说恐惧害怕,想要建立功德,不知道做什么 最好。一夜梦见一个和尚,只是赞颂金刚般若经。让他诵读一百遍。等到刘弼醒来,按照和 尚的话就诵读到一百遍。忽然刮起大风,从东北来。拔掉了这棵树,隔着房舍远远扔到村 外。那个拔掉树的地方的土坎,长宽一丈五尺。看那风暴来的地方,小枝细叶,一起随着风 飘舞,风停止之后复原象当初那样,才知道经书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袁志通 唐袁志通,天水人,常持金刚经。年二十,被驱为军士,败走岩崄,经日不得食。而觉 二童子,持满盂饭来与之。志通拜,忽然不见,既食讫,累日不饥。后得还乡,贞观八年病 死,两日即苏,曰:“被人领见王,王问在生善业,答云:‘常持金刚经。’王甚喜曰: ‘且令送出。’遂活。”(出《报应记》) 唐朝袁志通,是天水人,常常念金刚经,年龄二十岁。被抓去做了军士,失败逃跑到山 岩险峻处,整天没有吃东西。却看见了二位童子,拿着满满的一碗饭来给他,志通拜谢,忽 然间二童子不见了,就吃了饭,结果几天也不饿。以后回到家乡。贞观八年病死,两天后就 复苏说:“被人领着拜见阎王,阎王问在人世做的好事,我答道:‘常念金刚经’。阎王很 高兴地称许我,并且下令送回去,于是我就活了。” 韦克勤 唐韦克勤少持金刚经,为中郎将,从军伐辽,没高丽。贞观中,太宗征辽,克勤少持金 刚经,望见官军,乃夜出投之。暗不知路,乃至心念经,俄见炬火前导,克勤随火而去,遂 达汉军。(出《报应记》) 唐韦克勤从少年开始念金刚经,长大后做了中郎将,从军攻打辽国,失散在高丽。贞观 年间,太宗征辽,克勤看见了官军,就连夜出城投奔汉军。天黑看不见去路,于是诚心念 经,不一会看见火炬在前引导,克勤便跟着火炬而走,终于到达汉军。 沈嘉会 唐沈嘉会,贞观中任校书郎,以事配兰州。思归甚切,每旦夕,常东向拜太山,愿得生 还,积二百余日。永徽六年十月三日夜,见二童子,仪服甚秀,云是太山府君之子,府君愧 公朝夕拜礼,故遣奉迎。嘉会云:“太山三千余里,何能可去?”童子曰:“先生闭目,勿 忧道远。”即依其言,瞬息之间便到,宫殿宏丽,童子引入谒拜。府君即延入曲室,对坐谈 笑,无所不知,谓嘉会曰:“人之为恶,若不为人诛,死后必为鬼得而治,无有徼幸而免者 也。若日持金刚经一遍,即万罪皆灭,鬼官不能拘矣。”又云:“前府君有过,天曹黜之。 某姓刘。”嘉会亦不敢问其他也。尝与嘉会双陆,兼设酒肴。嘉会起,于小厅东见姑臧令慕 容仁轨执笏端坐,云:“府君帖追到此,已六十日,未蒙处分。”嘉会坐启府君,便令召仁 轨入,谓曰:“公县下有妇人阿赵,被县尉无状拷杀,阿赵来诉,遂误追公。”庭前有盆 水,府君令洗面,仍遣一小儿送归。嘉会亦辞。复令二男送。凡在太山二十八日,家人但觉 其精神昏昧,既还如旧。嘉会话仁轨于众,长史赵持满令人验之,无不同。自此常持金刚 经,遇赦得归。(出《报应记》) 唐朝沈嘉会,贞观年间任校书郎。因犯罪发配兰州。思归的心切。每天的早晚,常常向 东拜泰山,愿能活着回去,一直过了二百多天。永徽六年十月三日夜,梦见二个童子,仪表 服饰很美,说是泰山府君的儿子。说:“府君感谢你早晚礼拜,所以派遣我们来迎接你。” 嘉会说:“泰山三千多里,怎么能去呢?”二童子说:“先生闭上眼睛,不要担心路远。” 嘉会就按他俩说的那样,一会的功夫就到了。宫殿宏伟华丽,童子领他进入拜见府君,府君 就延请他进入密室,对面坐着谈笑,府君学识渊博没有不知道的事。对嘉会说:“人做恶, 如果不被人杀,死后也一定会得到鬼的惩治,没有能侥幸而赦免的。如果每天能念金刚经一 遍,所有的罪过就都没有了,鬼就不能拘捕你了。”又说:“先前的府君有罪,天曹把他罢 免了。我本人姓刘。”嘉会也不敢再问其他的事。曾和嘉会打双陆,并且摆设酒宴。嘉会站 起来,在小厅的东面看见姑臧县令慕容仁轨捧着笏板端坐在那里,说:“府君用帖子拘拿我 到这里,已经六十天了,还未处理。”嘉会回来坐下后禀告府君。府君就叫仁轨进来,对他 说:“你的县里有个女人叫阿赵,被县尉毫无理由地拷打致死,阿赵到阴司告状,就错把你 拘来了。”院子里有一盆水,府君让仁轨洗了脸,叫一个童子送仁轨回去。嘉会也就告辞, 又令二个童子送他。一共在泰山二十八天。同伴们只觉得他的精神恍惚。苏醒之后和先前一 样。嘉会把仁轨的事告诉大家,长史赵持满让人验证,果然是这样。从此嘉会每天念金刚 经,后来遇赦回乡。 陆怀素 唐吴郡陆怀素,贞观二十年失火,屋宇焚烧,并从烟灭,惟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独存。函 及标轴亦尽,惟经字竟如故。闻者莫不惊叹。怀素即高阳许仁则妻之兄也,仁则当时目睹, 常与人言之。(出《冥报记》) 唐朝吴郡的陆怀素,他家在贞观二十年失火。房屋被烧毁,一齐化为灰烬。只有金刚般 若波罗密经没有被烧掉。装经的匣子和装经的轴也都烧完了。唯独经字却象先前一样。听到 的人没有不惊讶叹服的。怀素就是高阳县许仁则的妻子的哥哥,许仁则当时亲眼看见,常常 说给别人听。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8 编辑

司马乔卿 唐大理司直河内司马乔卿,天性纯谨,有志行。永徽中,为扬州司户曹。丁母忧,居丧 毁瘠骨立,刺血写金刚般若经二卷。未几,于庐侧生芝草二茎,九日长尺有八寸,绿茎朱 盖,日沥汁一升食之,味甘如蜜,取而复生。乔卿同寮数人并目睹其事。(出《法苑珠林》) 唐代大理寺直河内司马乔卿,本性纯厚谨慎,有志气有品德。唐高宗永徽年间,做了扬 州司户曹。他的母亲死了,他为母亲守孝,悲伤忧愁,瘦得皮包骨头。为了超度母亲,他刺 出鲜血写了金刚般若经两卷。不久,在他为母亲守坟所搭盖的草房旁边生长出两棵灵芝草 来。九天长了一尺八寸,绿茎红顶,每天流出汁液一升,喝下去,味道象蜜那样甜,今天取 了,明天又生出来。乔卿的同事几个人都亲眼看到了这件事。 孙 寿 唐显庆中,平州人孙寿于海滨游猎,遇野火,草木荡尽。唯有一丛茂草,独不焚,疑草 中有伏兽。遂烛之以火,竟不 k。寿甚怪之,入草中窥视,乃获一函金刚般若经,其傍又有 一死僧,颜色不变。火不延燎,盖由此也。始知经像非凡所测,孙寿亲自说之。(出《法苑 珠林》) 唐高宗显庆年间,平州人孙寿在海边打猎,遇到野火,草树全被烧尽,只有一处草丛茂 盛,却不被烧毁。他便疑心草中趴着的是野兽,就用火点着它,竟然点不着。孙寿感到很奇 怪,进入草丛中窥探。找到了一卷金刚般若经,它的旁边又有一个死了的和尚。面色不变, 火烧不到他,大概是因为有这卷金刚般若经了。才知道这经的法力不是凡人所能猜测到的。 孙寿亲自说了这件事。 李 观 唐陇西李观,显庆中寓止荥阳。丁父忧,乃刺血写《金刚般若心经》、《随愿往生经》 各一卷,自后院中恒有异香,非常馥烈,邻侧亦常闻之,无不称叹。中山郎徐(明抄本 “徐”作“余”。)令过郑州,见彼亲友,具陈其事。(出《法苑珠林》) 唐朝陇西的李观,高宗显庆年间住在荥阳。他的父亲死了,他在守孝期间刺血写《金刚 般若心经》、《随愿往生经》各一卷。从此庭院之中总是有一股奇异的香味,香气非常浓, 连邻居也常常能闻到,没有不称赞的。中山郎徐令过郑州,去看望那里的亲友,就都把这件 事告诉了他。 豆卢夫人 唐陈国窦公夫人豆卢氏,芮公宽之姊也。夫人信罪福,常诵金刚般若经,未尽卷一纸 许,忽头痛,至夜愈甚。夫人自念,倘死遂不得终经,欲起诵之。令婢然烛,而火悉已灭, 婢空还,夫人深益叹恨。忽见厨中有烛炬,渐升堂陛,直入卧内,去地三尺许,而无人执, 光明若昼。夫人惊喜,取经诵之。有顷,家人钻燧得火,烛光即灭。自此日诵五遍,以为常 法。后芮公将死,夫人往视,公谓夫人曰:“吾姊以诵经之福,当寿万岁,生好处也。”夫 人年至八十,无疾而终。(出《法苑珠林》) 唐朝陈国公窦夫人豆卢氏是芮宽的姐姐。夫人信奉佛教的罪福观,常常诵读金刚般若 经。有一回差一页没读完一卷,忽然头痛,到了夜里越发痛的厉害了。夫人自己想道,倘若 死了就不能念完经书了,于是又要起来诵读,让婢女点燃蜡烛。可是火全都熄灭了。婢女空 手回来,夫人更加悔恨叹息。忽然看见厨房中有火炬,慢慢地升入堂阶,一直到了后屋内, 离地有三尺左右,可是没有人拿着,光明得象白昼一样。夫人惊喜,又拿出经书念起来。过 了一会,家里的人打着了火,于是烛光就灭了。从这开始,夫人每天吟诵经五遍,习以为 常。以后芮公将要死了,夫人去探望,芮公对夫人说:“我姐姐因为念经得来的福,应当活 百岁,托生在好的地方。”夫人年龄到八十岁,没有什么疾病而去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9 07:07 , Processed in 0.24048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