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70|回复: 2

[大德开示] 虚云和尚开示——参禅的先决条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6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50 编辑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一“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盘,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减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瞋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著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   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了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无事,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须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众生,如果不甘长劫轮转于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净。谛信佛祖诚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发愿度尽一切众生,不是无凭无据,空发大愿、空讲大话的。   上来所说,法尔如此。且经佛祖反复阐明,叮咛嘱咐,真语实语,并无丝毫虚诳。无奈大地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苦海。头出头没,轮转不已,迷惑颠倒,背觉合尘。犹如精金投入粪坑,不惟不得受用,而且染污不堪。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说出八万四千法门。俾各色各样根器不同的众生,用来对治贪瞋痴爱等八万四千习气毛病。犹如金染上了各种污垢,乃教你用铲、用刷、用水、用布等来洗刷琢抹一样。所以佛说的法门,门门都是妙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只有当机不当机的问题,不必强分法门的高下。流传中国最普通的法门为宗、教、律、净、密。这五种法门,随各人的根性和兴趣,任行一门都可以。总在一门深入,历久不变就可以成就。   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彻见本性”。这个法门,自佛拈花起,至达摩祖师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工夫,屡有变迁。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宋代以后,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说:“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总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到了这个时候,祖师们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教学人参公案,或是看话头。甚至于要咬定一个死话头,教你咬得紧紧,刹那不要放松。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处,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万念,这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如恶毒在身,非开刀疗治,难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来专讲看话头。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谁?”;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晚近诸方多用看“念佛是谁?”这一话头。其实都是一样,都根平常,并无奇特。如果你要说,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吃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子。谁字下的答案,就是心,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观心。性即是心,“反闻闻自性”,即是反观、观自心;“圆照清净觉相”,清净觉相,即是心,照即观也,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观佛,观佛即是观心。所以说,看话头,或者是说看“念佛是谁?”就是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觉、即佛,无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净本然,周偏法界,不出不入,无往无来,就是本来现成的清净法身佛。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昼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昔高峰祖师云:“学者能看个话头,如投一片瓦块,在万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开悟,当截取老僧头去”。同参们,这是过来人的话,是真语实语,不是骗人的诳语啊!
发表于 2011-1-7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50 编辑

“歇即菩提”
发表于 2011-1-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50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9 21:31 , Processed in 0.18586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