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524|回复: 0

动中禅第六日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动中禅第六日法


转自 隆波田动中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ahasati



1. 现在是法谈的时间。请放松身心,眼睛自然张开,以觉性来听讲。
2. 经过不断练习,我们的觉性在起伏中增长着,有高潮也有低潮我们不要在意这些情绪的起伏我们只要努力地划着桨,乘风破浪,往涅盘的正确目标前进,终必到达目的地。波涛汹涌时,我们不用惊惧风平浪静时,我们不用心喜我们要超越苦乐的波涛,不随喜忧的感受而起舞。即使我们已拔除了身见、戒禁取以及怀疑这三个烦恼,已成为圣人,仍然还要一直觉知自己的动作、继续培养自己的觉性,要一直培养到觉性圆满。
3. 佛法中的圣人,有下列几种:预流的圣者、一来的圣者、不还的圣者、阿罗汉圣者、独觉圣者、菩萨圣者以及佛陀这些圣者都不是凡夫他们都是走在八圣道的路上,他们都已经亲证真理了。
4. 八圣道是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及正定。此中,由觉性生起的智慧,如实看清身心实相,就是正见。依靠正见,而没有贪欲、瞋恨、伤害的心理,这是正思。以正确的思,发起如法的言论,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便是正语。行住坐卧、衣食住行,都能在正念正知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正业。如法的过活,不作邪命,这是正命。继续不断去恶向善,拔除剩余的烦恼,这是正精进。继续培养觉性,摆脱昏、掉举,这是正念。使觉性持续不断,得到心的喜悦与自在,这是正定。因此,在生活中,禅修者不断实践八圣道,使觉性达成圆满,灭除所有的烦恼与痛苦。八圣道就是中道。佛陀所走的正道,就称做中道。我们也要走相同的中道。如何走在中道呢?就是要走在觉性的道路上如果不这么走,痛苦就会生起。
5. 在禅修的路上,不同层次的烦恼要依次拔除。身见、戒禁取以及怀疑是最初的三个烦恼,称做三结。其次是欲贪及瞋二结,以上五结称做五下分结。打开这五结,所有欲界的束缚力就灭除了。不还的圣者的一个特色,就是已打开这五下分结。另外五结,称做五上分结,是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这五上分结一打开,所有色界及无色界的束缚力就灭除了。阿罗汉的一个特色,就是五上分结也打开了。因此,要从三界中脱离,不外是将五下分结及五上分结这十结打开。当结打开时,内心就有大的转变,这是自证自知的。动中禅的目的,就是将心中这十结打开。如何打开?就是不断动手、动脚,将觉知一直持续,最后就必定打开这十结。
6. 有的学员问及神通。
我们不排斥神通,也不执着神通。六种神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此中,最重要的是漏尽通。当你体证无我,灭尽烦恼,就得到了漏尽通。一般有所谓的隐形,例如隐形人、隐形飞机这种隐形仍然是会被找到的。但是当一个人体证无我时,这才是真正的隐形、真正的神通,因为谁也找不到了。
7. 众生由于轮回在三界内,不能脱离三界的束缚而受苦。三界是欲界、色界及无色界。色界有四个禅那,第一个禅那,称做初禅,具有五个心理:寻、伺、喜、乐、心一境性。二禅是喜、乐和心一境性。三禅是乐和心一境性。四禅是不苦不乐受和心一境性。无色界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以及非想非非想处四个境界。投生到色界和无色界的凡俗众生,都是利用专注力使内心达到非常的宁静因此,如果对禅定仍有所执着,就会投生到这些地方,还不能够脱离三界的束缚。要想脱离,必须对禅定也不执着。动中禅的训练,便是要使我们直接脱离欲界、色界及无色界的束缚所以,要训练出强而有力的觉性,不被欲望和宁静所束缚。
8. 在日常生活中,想要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具有觉性是不容易的。说是容易,做起来却是不容易。尽管如此,任何人还是可以做得到。我们要在任何日常工作中,以耐心和决心来培养我们自己的觉性。由于我们整天都在动,因此在工作时,保持对肢体的觉知,我们的觉性就会愈来愈增加。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它是一条快捷方式,没有典礼仪式。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练习。
9. 在任何时候,觉知自己肢体的动作,就是一种最好的业、最好的行为。在一个杂的地方,我们仍然能用这方法来培养觉性,并能面对问题。
10. 工作没有觉性的人,只依照他的习性,无意识地工作着。一旦问题来临了,就承受痛苦。如果我们有觉性,问题来时,我们不会受苦。虽然问题存在着,但我们不受苦。这并不是说,没有受苦的人就不会碰到问题而是这些问题不能让他受到痛苦。换句话说,他超越了问题和痛苦。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维持觉性,那么我们的工作将做得愉快而正常。
11. 每一个人都非常需要觉性,这跟他的国籍、语言无关。
12. 如果我们拥有觉性,那么,正定和智能就会生起,也自动会守戒。
13. 这个方法是一个快捷方式有的人对此难以相信,因为看来这么简单有的人则执着典礼、仪式或外在的表相。动中禅的方法是超越外在形式的。
14. 练习动中禅之后,它的结果,常常超出原先的想象。禅修者将看清自己生命的实相,到达没有痛苦的境界这是最大最高的果。
15. 要知道痛苦不怕任何人,不怕国王、不怕权势、不怕财富,但是只怕觉性。
16. 如果我们没有拥有觉性,那么,我们的生命不算完整,因为我们尚未得到生命的精华。这生命的精华,不是别人给我们的,也不是谁为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只要往自身去寻找,就能得到并且证实的。
17. 真实的内在生命大家都是相同的。差异的只是世俗的表相例如,我是出家人,你是在家人,我是男人,是女人等等。希望大家好好发掘自己内在的生命。
18. 人们的痛苦,都是来自执取执取什么呢?执取快乐的感受,排斥痛苦的感受。结果,人们随着情绪的高高低低而起舞。感受由何处产生的呢?感受是来自根尘的接触,也就是内六处与外六处的接触。当眼看东西的这一那,有了接触。当耳听声音的这一剎那,有了接触。当鼻子闻到香味的这一剎那,有了接触。当舌头尝到味道的这一剎那,有了接触。当身体触到东西的这一剎那,有了接触。当内心想到一件事的这一剎那,有了接触。在接触的这一剎那,禅修者要了了分明,不可以生起我所有的无明否则接下来就会对接触所生的感受生起爱憎的心理而带来痛苦。因此,在禅修中,我们要培养出比闪电还要快的觉性,要在接触的那一剎那就能切除无明的生起。就像两人抢一个座位,力量强的就能占住。我们要使觉性成为强者,那么无明就不能坐到这位子上了。
19. 有的学员问:当我看到花园的东西,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我能否只是看而不生起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
当你感觉到喜欢或不喜欢时,是因为那一剎那你已忘了自己,未能知道自己的动作。如果已觉察到自己生起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就接受这个事实,同时不要与这些感觉认同也就是说,不要把这些感觉当做是我所有。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先培养出强的觉性。
20. 有的人认为自己业障深重,整天愁眉苦脸。其实,过去的业已经做了,你就接受这事实,要将注意力移到现在的行为:要觉知当下你的肢体动作,培养出强而有力的觉性。如此,你开始做出正确的行为,做出正确的新业,因而能够有效处理当下发生的事情,不再做出错误的行为。因此,动中禅的训练,使我们能够活在当下,不再造恶业,并且能够正面地面对各种逆境,解决问题。当觉性愈来愈强,自己的心就愈来愈清净,业障习性也就愈来愈薄了。我们以强的觉性,看清妄念的来源,当下妄念就无力生起,因而业障习性就薄弱了。这是一个直接净化的过程,这是一条快捷方式,这是佛法的精髓。我们常常觉得习性非常难改,这是因为觉性不够强的缘故。当贪心、生气一生起的时侯,若不能看清它,就会被习性拉着跑,因而一再地犯错而改不过来。因此,根本之道就是要培养出强的觉性能在妄念刚要生起时,就立刻把妄念丢掉,这样习性就起不了作用了。

21. 有的学员问:我们一直觉知自己的肢体动作,这算不算是一种执着?
要知道,我们会执着,是因为不能觉知自己肢体的动作。能够觉知自己的肢体动作,就不会执着。我们愈能觉知肢体的动作,我们的觉性就愈强;我们的觉性愈强,就愈不会执着。
22. 有两种知道,一种是没有觉性的知道,一种是具有觉性的知道。没有觉性的知道,会以自己所知的为傲会执着于所知道的,因而固执不化,反而会被所知道的迷惑。具有觉性的知道,则是不会执着于所知道的,不会被所知道的迷惑,不会所知的为傲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方式知道,那么,我们知道得愈多,内心觉得愈舒适,愈没有疑惑,愈没有苦恼。这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
23. 所有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或三藏经典,可以归到一句话:灭苦。我们不用去拥有什么东西,只要没有拥有苦就够了。
24. 有的学员问: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多,我每天早晚各练习1小时的动中禅,这样够不够?
能够每天保持这样的练习,当然也可以;能持续不断,那么你下一次再参加课程,就会进步很快。最好的情况是,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把握住动中禅的原则,时时觉知你的肢体动作,一次一个部位那么,你将发现生活就是禅修。饭后能够经行半小时,养成习惯之后,对自己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帮助。每天自己可以检讨一下:一天下来,自己觉知动作的时间多,还是妄想的时间多。如此常常激励自己,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觉性。久了,你将发现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突然冒出来的问题,愈来愈能得心应手,迅速而正确这便是修行的一个结果,这结果是自然成熟的。
25. 有的学员问:已经生气了,该怎么办?
已经生气了,我们就更要努力回到觉知自己的肢体动作。事实上,动中禅也是一个保护自己的方法:我们只要一直活在当下,觉知自己肢体的动作,那么,当生气刚要生起的那一剎那,觉性就会看到它,它就自然跑掉了。能保护我们心的,就是觉性。
26. 有的学员问:一个灭苦的人,死后里去?是不是往生净土?
灭了苦的人,临终时,自己清清楚楚知道:如果有里可以去,他就去那里;如果没有里可以去,他就不去那里。当他活着时,他体证了涅盘,他超越了生与死。因此,最重要的是:好好把握活着的当下,不用担忧死时到里去。要好好耕耘,就像我们种树,要不断去灌溉一样,我们要不断觉知手部的动作,使觉性一直成长。只要种下正确的因,正确的果就会出现,这是大自然的道理。因此,好好觉知当下的肢体动作。
    27. 有的学员问:经典上提到七清净,也就是“一、戒清净”、“二、心清净”、“三、见清净”、“四、度疑清净”、“五、道非道智见清净”、“六、行道知见清净”、“七、智见清净”。 这些如何达成呢?
要知道这些内容,不超出戒、定、慧三学,而这三学含摄在圆满的觉性当中因此,我们只要好好培养觉性,那么,增上戒学,增上学及增上慧学,或七清净自然都可以具足。将树的种子,好好灌溉,就会长出根、茎、叶、花及果,多么神奇。同样的,一直觉知肢体的动作以培养觉性,就会得到智慧、慈悲这是自然的道理。
28. 真实的东西只能被真实的人来证实。依照自然的本性,人整天都在动着因此,当我们活着时,要用这自然的方法去证实真实的东西。
    29. 有的学员想了解十六阶智,也就是一名色识别智、二缘摄受智、三思维智、四生灭随观智、五坏灭随观智、六怖畏现起智、七过患随观智、八厌离随观智、九欲解脱智、十审察随观智、十一 行舍智,十二随顺智、十三种姓智、十四道智、十五果智、十六省察智。
这些南传论典所提到的智慧名相,并不是要我们去记诵,而是要我们去自证自知只要我们不断觉知自己的动作,使觉性持续如环链,那么,所有的内观智慧自然就会生起,层层增上此时配合经论,我们将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样的智慧因此,在禅修时,以培养自己的觉性为首要之务。
30. 有的学员问:在修行的路上,会经验到什么?会碰到什么障碍呢?我想先做好准备。
我们希望禅修者自己去体验,这样就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体验。修行路上的障碍,经典上提到了五盖等等。这条路是一直觉知当下肢体的动作。任何阻碍我们知道肢体动作的,就是盖。例如,昏沉、懒惰、怀疑、妄念等等。碰到任何障碍,记得回到觉知自己的动作与觉性同在,就能带你到安全的地方。
31. 有的学员问:动中禅要修多久才能灭苦呢?
当年释迦牟尼佛成佛后,观察众生的根性,有上中下三根,利钝不同。就像莲花,有的浮出水面,有的与水面齐,有的居于水面下,众生也是如此。因此,依据根性的利钝,要修多久才能灭苦会有所不同。隆波田禅师说,善良而用功的人,不出三年将证苦灭。至于不用功的人,就是十年也没用。
32. 有一天,佛陀宣称四个月后,他就要入灭了。很多尚未证得圣位的比丘,感到很伤心,就整天紧紧追随在佛陀的身边。但是有一位叫做提沙比丘却没有整天跟着佛陀,反而到静僻的地方禅修。其它的比丘带他去见佛陀说:
世尊!提沙比丘不像我们这样敬爱您、尊重您。他躲在一边,自行其是。
提沙比丘说:
我只是加紧用功,希望在佛陀入灭前,证得圣位,达成灭苦的目标。
佛陀听完后,加以赞叹说:
凡是敬爱和尊重我的人,应该效法提沙比丘。比丘们!奉行我所教导的出世间法,精进禅修的人,才是真正尊敬我。已经尝到佛法的滋味而喜悦的人,将免于恐惧和邪见”。
33. 最后,将以上所谈的一个总结。动中禅的训练,就是培养八圣道,使禅修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以觉性走在中道的路上。在禅修的路上,有十个结或十个根本烦恼要拔除这十个结绑住我们使我们在三界内不得自在。透过觉性,可以将这十个结松绑。当我们培养出强的觉性后,才能在根尘接触的当下,不生起”、“我所有的错觉,而不会被苦受或乐受拉着跑,因而不会继续打结。
34. 不管是新学员、还是老学员,都要好好地培养自己的觉性。好好灌溉自己心中觉性的种子,使它成长、茁壮。请继续用功、继续用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15:10 , Processed in 0.13757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