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29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气欲上升, 不欲沉降. 降下去就凝滞了, 上升才是有生命的.
这是说遇到困难, 要保持乐观向上. 乐观就象热度, 气体遇热就会鼎气上升.
但是又不能骄傲. 把气体加热过度, 它的体积会扩大, 象热气球停不住, 飘走了.
骄傲狂妄的人, 留不住福份, 就是这个原因.
也不能过度的快乐, 欢喜, 欢喜也是伤五脏气的,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最养五脏的, 就是保持平静的内心, 不要随人转, 随人转没出息
气欲厚, 不欲薄.
要厚, 就先要有容纳的空间, 这个容量也是容纳福禄的容量.
这是告诉我们, 做人要有空杯心态, 有容纳他人, 他物的心胸, 容纳他人, 不只是容纳他的恶行, 还有他的善行, 他的思想, 他的立场, 即使你认为很错很幼稚, 一人一种角度, 一种智慧.
有个成语叫做: 虚怀若谷. 讲的是谦虚, 谦虚就能使胸怀象山谷一样大, 所以谦虚是扩大纳气容量的好方法.
若自己做了将军, 小偷不要, 骗子不要, 小人不要, 有缺点的不要, 自己就成光杆司令了.
气之明暗, 明就是不做惭愧事, 暗则相反.
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别人, 否则自己就成了三百瓦的灯, 不是明, 是刺眼.
有的人, 做得很光明磊落很正义, 但是他为什么有灾难呢?
因为他显示自己的智慧衬托别人的愚昧, 修养自己的清净品行以显示别人污浊, 光明显赫的样子象举着日月行走, 衬托别人的晦暗, 这样没有中途聋哑盲瘸, 那就很不错了, 所以就不能免于灾难.
所以老子说: 混兮, 其若浊.
他将自己混合在污浊的环境中, 就象自己也是这么污浊一样. -- 这应该指顺应环境的意思.
书上解作:
圣人不自以为自己是高尚清净的人, 所以才能成为圣人;
凡人自命高尚清净, 看别人都不清不净, 所以才越像一个凡人;
气之清浊, 清气上升, 浊气下降. 天清无物, 地浊而载万物.
天上住的是神仙. 在人受人福, 在仙受仙福. 神仙不能受凡人的福, 凡人也不能受神仙的福. 所以太清的人, 往往做了修道者, 享受不了凡人的福.
做人不能太清明, 太明察, 不应别人一点小过小性就觉得眼里生刺, 这样的体质就承不了凡人的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