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fudanbrant):常见水生动物(主要是鱼类)的生活习性和放生注意事项:(主要从水生动物养殖知识而来,但了解相关情况有助于放生,只列入常见品类,避免繁琐,便于流通,欢迎大家编辑、转发、印刷流通!)
有任何疑问(比如各类生物特性,环境属性,上海放生)可加我qq:372204011
注意: 一 牛蛙 巴西彩龟 福寿螺 塘角鱼(革胡子鲶)罗非鱼(非洲鲫鱼)大蜗牛等这些外来物种已在我国一些地区造成生态问题,对本地物种威胁较大,不建议放生!
二 一般而言,螺蛳 河蚌 花鲢 泥鳅能改善水质,我们既放了生,又为水中其它生命的改善了生活环境,一举两得,重点推荐!
三 注意季节水温!冬天气温寒冷时(如:零度左右),此时放生鱼类,如果脱水(或水放得少)携带的过程中,鱼类不容易死掉,例如:在冬天曾经脱水携带好几包的鲫鱼,经过半个小时,鲫鱼没有死掉一条,黑鱼、泥鳅脱水携带更容易一些,但是在夏天天气炎热时(如:30度以上),不要说不放水,就是袋子里放上水,路上也容易有死掉的(黑鱼稍好一些),那时袋子里的水中一定还要放上冰块。
例子:1 南方,除冬天以外的季节,最好都要注意给鱼降温,是提高生存率。特别是鲢鱼、草鱼、青鱼等不耐缺氧的鱼类。
2 鳝鱼也是不能够在冰水中生存的。
3 人工饲养的那种胖胖的黑色的鲇鱼(菜场里经常不放在水里),到了冬天放在水里会冻死的,但野生的那种(身体较家养的小,身体各部分比例上与家养的相比,头稍大一些)冬天在水里就不会死。
4 一般而言,晴天水中含氧量教高。
四 重点推荐品类提示:黄鳝 螺蛳 河蚌 泥鳅 鲫鱼 鲢鱼(花鲢) 鲤鱼 鳙(白鲢、胖头鱼)鳊鱼 青蛙 蟾蜍
下详:
一 黄鳝(重点推荐品种,但要注意水温)
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几乎都能生存。湖汊、稻田、塘堰、沟渠、池沼、水库等静水水域中数量较多;水流较缓的溪流、江河缓流处亦有。但深水和流水的水域,却少有黄鳝定居。喜栖于腐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钻入泥底或田堤,堤岩和水边乱石缝中孔隙内营居生活。洞穴深隧(洞长约为鱼体全长的2.45-3.65倍),结构较复杂(可分洞口、前洞、中间和后洞四部分),有的黄鳝洞穴有三个甚至多个洞口。黄鳝用头部穿泥土时,动作特别敏捷,瞬间即可钻进泥中。黄鳝与蚯蚓穴泥土截然不同,蚯蚓是将穴内泥土逐渐排出洞外,而黄鳝是直接钻入,洞内土不向外排,所以,见其穴口大小便知黄鳝有多大。
黄鳝栖息巢穴的深度,离地面约30厘米的地方。生活在稻田内的黄鳝,大多数栖息于离田基30厘米的范围内,孔道延伸至田基,只有极少数栖息在稻田的中间。孔道弯曲多而叉,每个栖息巢穴至少有两个出口,两个穴口通常相距60-100厘米左右,其中必有1个出入口在离水面的地点,一个作为避敌的退路,另一个则作为巢穴的通气孔。
黄鳝与其他鱼类相比,在历史进化上是较为突出的特殊鱼类之一。它的鳃已基本退化,鳃耙上仅留下一点点痕迹,很早以前已不能独立在水中呼吸了。而口腔、喉腔、肠道内壁表皮粘膜充满了毛细血管,可作辅助呼吸器官。它经常竖直前半段身体,吻端伸出水面能直接吸取自然界的新鲜空气。故在水中含氧十分贫乏时也能生活。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的潮湿状,可不至死亡。(这对长途运输是十分有利的),黄鳝对光和味的剌激不大敏感。
黄鳝在水中经常抬着头吞入空气,目的是把新鲜的空气贮存在口腔的喉部,然后再逐渐把口腔的氧气与吻道壁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所以,鳝鱼平时的喉头特别大,一旦闷闭在水中时,喉表皮也能在水中呼吸。
鳝鱼在水中,头部若不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的话,即使水中溶氧十分丰富,也会引起它窒息而死亡。一般雄鳝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的频率较高,雌鳝相对较低,小雌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因为,刚孵出的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鳍和鳍褶上面有许多毛细血管,卵黄囊上具有与水有很大接触面的血管网膜,这些血管网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呼吸器官。稚鳝的胸鳍和鳍褶不停地经常扇动,在水中进行着气体交换,而不必将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随着稚鳝的个体增大,卵黄囊、鳍褶和胸鳍逐渐退化泊失,而后主要靠口腔和喉部呼吸。
黄鳝是以肉食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欢吃鲜活饵料,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在自然条件下,黄鳝主要以小鱼、小虾、昆虫、幼虫、小河蚌、小螺蛳以及水中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大型浮游动物为食,同时吞食小蝌蚪、小青蛙,有时也摄取少量浮萍、茭瓜、丝状藻类、嫩水草和菜叶等。人工喂养黄鳝,主要以蚯蚓、蚕蛹、小鱼虾、鲜鱼浆、蝇蛆、小蚌、螺肉、屠宰下脚料、各种动物内脏、配合饲料以及米饭、米糠、熟小麦、高梁、玉米、麸皮、各种饼类(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豆腐渣和瓜果等新鲜饲料来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切不可投喂。人工饲料黄鳝最好是将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粉碎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饲料投喂。颗粒的大小,可根据黄鳝的大小来定,一般以一口能吞进去为宜。黄鳝在摄食旺季,摄食量很大,日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7左右。在饲料缺乏时,大黄鳝也残食比它自身更小的小黄鳝。所以,放养时,需要选择大小规格一致的鳝种,切忌大小混放。(放生时注意,大小分开!)
黄鳝昼伏夜出。性贪食,在夏季活动旺盛时,摄食量大,据报导,曾测定日食量约占体重的七分之一左右。 黄鳝比较耐饥饿,长期不吃食,不会死亡,但体重明显减轻。
二 螺蛳(重点推荐品种)
螺蛳通常生活在稻田、湖泊、池塘、河沟等处,栖息环境要求冬暖夏凉、底土柔软,水中饵料生物丰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水温15℃以下和30℃以上时停止摄食活动,10℃以下时入土进入冬眠状态。生存能力极强,要求有底土或泥沙,一般天然水体都能满足。
螺蛳可以取食水中的底栖生物和沉淀杂质,可以改善水质。据测算,螺蛳生长过程中可吃食比自己体重多几百倍的杂质。
三 田螺(一般推荐)
我国田螺科分田螺和圆田螺两个属:田螺属,其螺层不膨胀,而具有螺旋色带,如长旋田螺;圆田螺属,贝壳表面光滑,螺层膨胀,有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两种。目前在我国华北、黄河平原、长江流域一带觉的是中华圆田螺。
田螺可单养,也可与鲫鱼、泥鳅等混养;可在水稻田或休闲田中生存,也可在池塘或河沟中生存。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度,在15度以下或30度以上时停止摄食活动,10度以下开始入土冬眠,15度以上时开始繁殖,每只每次产小田螺约20~30个。田螺的雌雄在外壳上很难识别,主要根据触角识别,雄田螺的右触角呈一定程度的螺旋状弯曲(此触角兼作交接用),而雌田螺左右两触角形状完全相同。田螺疾病较少,成活率高,田螺对氧较敏感,含氧量低于3.5毫克/升时摄食不良,1.5毫克/升时开始死亡。
田螺食性很广,暂时喂养时,可投喂米糠、菜叶、鱼粉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四 河蟹(一般推荐)
自然生长的河蟹一般是穴居或隐居。在食物丰盛、饱食时,它们为躲避敌害,常常营穴居生活。没有穴居条件时,它们便躲在石砾或草丛中隐居。河蟹通常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中,在池塘中时,它们常隐伏在池底的淤泥中。河蟹昼伏夜出,在饵料丰富,环境适宜时安于定居,一旦成熟,便弃穴离去。
河蟹十分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强。在食物丰富时可以吃得很多,而没有食物时,几天甚至一个月不吃,也不至饿死,这是因为在饱食后,会把多余的营养贮存在肝脏中,刚脱壳的“软壳蟹”就是预先贮存的营养来维持生命的。在穴洞里越冬期间,才停止或减少摄食。
河蟹不仅贪食,而且有抢食好斗的习性。为了争抢一顿美餐,经常会互相残杀。
五 鳖(一般推荐)
鳖是变温动物水陆两栖,用肺呼吸,鳖无鳃,出水爬行用肺呼吸,有鼻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统。肺大而多泡,海绵状,对水中生活十分适应。鳖的咽壁粘膜上也布满了用于水中气体交换的毛细血管,随着水流从口中的吞吐,也可进行水中气体交换。所以,鳖在冬眠期潜栖水底泥沙中,只把嘴尖和管状鼻孔伸到贴近水底的泥沙表面,即可吸收水中的溶氧以维持生命。由于鳖具有以上特殊器官,所以它能较长时间潜栖水底。
在温暖地区的水系,鳖的生长期很长;在北方地区,每逢北风呼啸霜铺地、草衰苇败绿水寒的季节,鳖潜伏水底泥沙中冬眠,不吃也不动。鳖平时潜栖在水底泥沙上,头颈藏在体内,双目炯炯窥视水底世界,当鱼虾等游到它的身边时,则突然伸颈袭击,一口咬住不放。在晚春、炎夏和初秋季节,波平浪暖,绿菌铺地,它们常常爬到岸边晒太阳。在风平浪静的炎夏中午前后,常浮到水面,把管状的鼻子伸到水外呼吸空气。稍有风吹草动,立即潜入水中。在温暖季节,每到气压低的阴雨天,鳖也纷纷游到水面呼吸,有时全身露出水面。尤其在阴云密布、大雨滂沱、江河涨水、惊涛拍岸时,常有几十公斤的老鳖探颈张望。 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养鳖场或养鳖池地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鳖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植都是很不利的。
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螺、蚌、水生昆虫、蚯蚓、动物内赃等。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时,同类可互相残食。所以在饲养时一定要大小分类,切不可不同规格的鳖混养在同一池中,以免互相残杀,造成损失。(放生时候最好大小分开!)鳖既贪食又耐饿,一次吃后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当然,这是靠它自身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在人工养殖时一定要供给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长生。
鳖是一种变温动物,对周围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外界温度降至15℃以下时,鳖就开始停食,潜伏在水底泥沙中冬眠(一般为 10月至翌年4月),冬眠期长达半年之久。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养鳖,生长缓慢,一般一年只长100克左右。为了加快鳖的生长速度,在人工养殖中常采用加温措施,打破鳖的冬眠习性,加快生长速度。
野生鳖进攻性比较强,牙齿锋利,咬住就不放。呵呵,放生的时候要注意哦
六 泥鳅(重点推荐)
泥鳅营底本生活喜生活于淤泥较厚的静水中。栖息于稻田、池塘,湖沼和江河等有软泥的地方。由于生活于光线较差的淤泥中,眼睛退化,只有靠触须来寻找食物。
泥鳅可生活在溶氧极小的水或淤泥中,除进行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和肠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当水温高、气压低或密度过大、水中溶氧不足时,可跃出水面吞吸空气,行肠管呼吸。
泥鳅的适宜生活水温为20-30℃。当水温过高或过低,以及天旱水浅时,往往潜入泥层度过不良环境。通常除遇到缺氧、染病和气候恶劣等原因外,几乎不到水的中、上层活动、冬季池水干涸时,钻入软泥中,靠少量水分保持皮肤湿润,并行肠呼吸维持生命。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是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体、水丝蚓、藻类以及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植质等。幼体阶段捕食动物料,然后转为杂食性,成鳅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水温在15℃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上升到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生长迅速。一旦超过32℃,食欲则减退。平时多在夜间摄食,生殖期间则在白天,而且雌鱼摄食明显增加。
泥鳅耐缺氧能力强,对食物、水质要求低,是适合大多数放生条件的。
七 青虾(一般河虾可参考此例,一般推荐)
青虾生活在淡水,且能适应低盐度的水域。水质要求中性或偏碱性。青虾在水温上升时,在沿塘边、河岸浅水处活动,秋冬季向深水处移动,由于深水的溶氧、饵料生物条件的影响,青虾很少进入池塘中心的深水水域。青虾适应的潜伏深度为1-1.5米。青虾的游动能力较弱,通常是在塘底和水草丛中攀缘爬行。白天喜隐蔽,晚上出来活动觅食。越冬期间则潜伏于水底的石砾、泥穴、树枝或草丛中,清明前后出来活动。
青虾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不同。幼体孵出后,从第一次蜕皮到第八、九次蜕皮的阶段为幼体发育期,总的时间为20-30天(即每年5月-6月),平均每1-3天蜕皮1 次,每蜕一次皮,虾体即长大一次,这一阶段的食物主要是有机碎屑和单细胞藻类,特别是藻中的丝状藻,鼓藻和矽藻中的固着性藻类,其他还包括水中的无节幼体和昆虫幼虫等,或人工投喂的蛋黄和豆浆。经4-5次蜕皮的幼体,即可投喂煮熟的鱼肉或其他切碎的动物性饲料。仔虾阶段后为幼虾阶段(变态结束到性成熟前),生活习性转入底栖。每隔7-11天蜕皮1次,这一阶段为35-45天。这一阶段的食物主要是小型的水生昆虫、蠕虫、动物尸体等,也喜食人工投喂的轧碎贝类、鱼虾、蚕蛹等动物性饲料及豆饼、米糠、水草、菜叶等植物性饲料,包括鱼粉、蝗蚓、蝇蛆、小蛤等,植物性饲料则包括豆饼、豆渣等。青虾成虾特别喜食糖糟。在饲料不足时,青虾会自相残杀。
青虾贪食,生长快,适口的饲料投入后,2-3分钟即能充满全胃,但总的摄食强度取决于水温。一般3月份,当水温达14℃时即开始摄食,4-10月摄食强度最大,12月进入越冬阶段,即很少摄食,只在气温回升时少量摄食。
八 小龙虾(视情况而定,可能影响投放地的环境)
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英文名Red swamp crayfish,俗称龙虾、海虾等,是淡水经济虾类,常被人们做成麻辣小龙虾大量吃掉。
克氏整虾在分类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刺蛄科。原产于北美,1918年被引入日本,1929年经日本引人中国,经几十年的扩散,已形成全国性的分布,成为常见的淡水经济虾类。它适应性极广,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在水温为10—30℃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亦能耐高温严寒,可耐受 40℃以上的高温,也可在气温为—14℃以下的情况下安然越冬。克氏螯虾生长迅速,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饵料供应情况下,经2个多月的养殖,即可达到性成熟,并达到商品虾规格,一般雄虾生长快于雌虾,商品虾规格也较雌虾大。同许多甲壳类动物一样,克氏螯虾的生长也伴随着蜕壳,蜕壳时,一般寻找隐蔽物,如水草丛中或植物叶片下。蜕壳后最大体重增加量可达95%,一般蜕壳11次即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可以继续蜕皮生长。其寿命不长,约为1年。但在食物缺乏、温度较低和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寿命最多可达2-3年。
生活习性
克氏螯虾喜欢生活在水体较浅、水草丰盛的湿地、湖泊和河沟内,繁殖季节喜掘穴。洞穴位于池塘水面以上20cm左右,深度达60cm到1.2m,内有少量积水,以保持湿度,洞口一般以泥帽封住,以减少水分散失。在夏季的夜晚或暴雨过后,它有攀爬上岸的的习惯,可越过堤坝,进入其它水体。克氏螯虾对饵料的要求不高,属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水底的有机碎屑为食,也捕食水生动物,如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等,在养殖池塘中,喜食投喂的小杂鱼和螺蚌肉;天然水域的个体,动物性食物约占20%,植物性食物占80%。当食物供应不足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主要是捕食刚蜕壳的软壳虾。
克氏螯虾对水质要求不高,可在pH为6.5-9.0的水域内生长,最适pH为7.5—8.5,耐低氧和氨氮,当水中溶氧为1.0—3.0mg/L时,可正常生长,当溶氧降至1.0mg/L以下时活动减弱,低于0.5mg/L时方可造成大量死亡;一般情况下,在氨氮为2.0—5.0mg/L时,对其生长无明显影响,但氨氮过高会使生长受到抑制,甚至造成大量死亡,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夏季,当水中大量有机物腐烂时会偶尔发生。从以上各种情况来看,它比较适合我国的广大地区进行养殖,尤其适合在水稻种植地区,进行稻一虾生态养殖。
九 黑鱼(一般推荐)
又称乌鳢、黑鱼、财鱼、生鱼、乌鱼、乌棒、蛇头鱼、黑鱼棒子、斑鱼、草鳢等。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头较长,前部扁平,后部隆起,头上被有小细鳞,颇以蛇头。口大,端位,具有尖锐的牙齿,口裂后端延伸至眼后缘。眼小,位于口的前上方。背鳍和臀鳍较长,可达尾柄基部,尾鳍圆形。体被圆鳞,侧线完全。全身青褐色,头民、背色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块,头侧有两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色斑纹。胸鳍、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色斑块。
乌鳢喜栖息于水草丛生、淤泥底质的湖泊、水库、河流、河沟及池塘,内外荡等水体中。平常潜伏在水草茂密的水底,捕食或水中缺氧时才到水体中上层活动。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有辅助呼吸器官可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故耐低氧,在少水或潮湿的地带也能长时间生存。生存水温0-41℃,适宜生长温度为16-30℃。遇有适害时,可以潜伏于底泥中。能在水面跳跃,同时发出钝音。可随细小水流转移水域中,在少水的潮湿淤泥地带也能生活相当长时间。冬季常进行穴居生活,潜伏于泥中停食不动。 乌鳢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食性随鱼体大小而变化, 10厘米以下的幼鱼主要以桡足类、枝类、水生昆虫、仔鱼、小虾为食;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野杂鱼为食,主要有鲫鱼、餐条、泥鳅等。 乌鳢的性成熟年龄一般为2龄,体重在500克能上能下,怀卵量约为2万粒。5-7月为产卵期,以6月较为集中。产卵方式为筑巢类型,是属一次成熟、分批产卵,卵为金黄色的浮性卵。
十 鲫鱼 (重点推荐,能投放在各类水体中,只要无严重污染)
鲫鱼又叫河鲫、鲫瓜子。体侧扁而高,腹部圆,头较小,吻钝,口端位呈弧型;眼较大,无须;体呈银灰色,背部较暗,鳍灰。因生存的环境不同,形体与颜色也有所差异。是内陆江河湖塘分布最广的野生鱼种,家养的很少。它的个体较小,一般250克以上就算大鲫鱼了,超过1000克的数量不是很多。
鲫鱼的家族成员广,有银灰鲫鱼、银鲫鱼、百鲫鱼、彩色鲫鱼、金鲫鱼、乌鲫鱼等多个品种。 (1)栖息于水的下层,鲫鱼是底栖性鱼类,经常栖息在杂草丛生的水域,游弋到有腐殖质的水底觅食。 (2)喜欢清洁水域和水草,清洁水域溶氧充足,且微生物等杂物少,水质不污染,鱼儿在这样的水域里游动觅食有舒适感,食欲旺。水草丛生处有鱼爱吃的食物, 且隐蔽性强,鱼有安全感。同时水草还是鱼儿产卵繁殖的天然产床。 (3)文静而胆小,胆小是鱼类的共性,而卿鱼尤其胆小,害怕惊扰。大鲫鱼更甚。鲫鱼性情温顺、文静,警觉性很高。 (4)食性杂,四季寻食,鲫鱼食性较杂,荤素都吃,以荤为主。同时喜吃植物性饵料,也吃有机碎屑及底栖小动物。蚯蚓、蛆、虾、面食、饭粒、薯类都喜欢吃。而且一年四季,只要水温适宜,随时都在觅食。当然鲫鱼也有个换口味的习惯,一般是春秋二季喜吃荤饵,夏季喜吃素饵,深秋以后则荤素兼食。 (5)喜温暖,惧酷热,怕强光,鲫鱼是广温性鱼类,适合鲤鱼生存的最佳温度是15℃~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鲫鱼的活动能力最强,食欲旺盛。春秋之季,鲫鱼喜欢到岸边浅水区域,尤其是水草繁密的地段游戈、觅食;炎热的夏天,浅水区水温被晒得很高,鲤鱼便潜入深水处栖息,或到荫凉处“乘凉”;到了严寒的冬季,便游进深水域避寒去了。鲫鱼最惧怕强光照射,很少到水面晒太阳。 (6)喜活水,喜风,鱼类绝大多数都喜欢活水。这是因为活水不仅带来了充足的氧气,还往往夹带着鱼儿爱吃的杂物,同时还会对鱼儿生活的水域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对于鲫鱼来说,尤其喜欢从外部注入的新鲜水(包括涨水和下雨),因为这能给胆小而好动的鲫鱼提供了“天赐良机”。鲫鱼喜风,刮三四级风的天气,表现异常活跃。 (7)喜欢群集,鲫鱼生性喜欢群集,且多是个体大小相近的聚集在一起,形体相差悬殊的元缘相聚。所以往往能在某个窝点接连钓上很多条鲫鱼,而且个体大小相差不多。 (8)生长缓慢,饵鱼生长速度较慢,当年鱼也就是长到100克左右。正因为这样,鲫鱼绝大多数都属野生,很少有放养的。 (9)繁殖能力强,鲫鱼的性腺较其他鱼成熟得早,隔年鱼便能产卵,一边产卵一边长个头;而且产卵期长,从春季一直可持续到秋季,产卵数量多,卵产在浅水域的水草或其他物体上。鲫鱼繁殖能力强是它分布广、数量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点,鲫鱼产卵期间照样觅食,这与其它鱼类是不同的。 (10)生命力极强,鲫鱼的耐受力特好,生命力极强,不易死亡。即使水域环境很恶劣,只要有水,没有毒质污染,就能存活和繁衍后代。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某个养鱼塘的水已被抽干,但当有了水之后,又有鲫鱼出现,这是鲫鱼原先产下的卵埋人湿土中了,当有水之后,经过阳光照射,便孵化成小鱼的缘故。有的水域被轻度污染后,其他鱼几乎都死光了,但鲫鱼却不会绝迹。
十一 鲢鱼(重点推荐,能改善水质,但注意运输,耐缺氧能力差)
鲢鱼又名白鲢、水鲢、跳鲢、鲢子。体侧扁、稍高,呈纺锤形,头大吻短,口宽、眼小,鳞很细,体呈银白色,腹部有肉棱。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1)鲢鱼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 (2)属于滤食性鱼类。主要食物: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还大量地吃腐屑类饵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摄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动。 (3)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秋分以后,天气渐凉,鲢鱼食欲有所降低。 (4)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鲢鱼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 (5)胆子小怕惊扰。当受到惊扰或碰到网线时,便纷纷跳出水面越网而逃。 (6)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每年4~5月产卵,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最大个体可达到30千克。 (7)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所以,要放生鲢鱼的话,一定要注意不能缺氧,否则很容易窒息而死。
十二 鲤鱼(重点推荐,生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水体)
鲤鱼又叫鲤拐子、黄河鲤鱼等,种类繁多。体形呈纺锤形,侧扁,吻长而坚硬;眼小鳞大,有两对须;尾鳍下部为红色,体侧两面近金黄色,背部鳍硬刺,微黑。属大型淡水鱼种之一。分布范围广,江河、湖泊、水库、沟塘,到处都有它的踪迹,是我国淡水鱼中产量最高的鱼种。 (1)属底层鱼。栖息于水域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喜欢在有腐殖质的泥层中寻找食物。早晚风平浪静时,也常到岸边浅水区游弋觅食。 (2)食性杂,荤素皆吃,以荤为主。幼鱼期主要吃浮游生物,成鱼则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小鱼、小虾、红虫、俎虫、螺肉、水蚯蚓以及藻类果实等,都是它的美味佳肴。随着气候和水温的变化,其摄食口味也会发生某些改变,有时有明显的选择性。鲤鱼的吻部长而坚,伸缩性强,吃饵常常翻泥打洞,有点像猪拱食,并随之泛起气泡。在鱼塘抽水干枯后,可以看到塘底和岸边那无数的圆形坑窝和孔洞,便是鲤鱼所为。 (3)喜弱光,喜活水。鲤鱼喜欢在水色比较暗褐、透明度较低的水域中生活,阴天时比晴天时活跃。特别喜欢在有新水注入的流水口处游弋和觅食。 (4)机警聪明。鲤鱼较比其他鱼类要聪明机警得多,素有“鬼子鲤”之称。鲤鱼胆小,一有动静便立即逃窜。 (5)生长快,寿命长,个体大。当年鱼可长到250~800克(指人工喂养),三龄鱼体重可达2000克。在江河、湖泊和大中型水库中,二三十千克以上的大鲤鱼为数甚多。鲤鱼的寿命比较长,一生能活四五十年,素有鱼中“老寿星”之称。 (6)摄食量与水温关系密切。水温是决定鲤鱼食欲的关键因素。水温20℃~25℃时,食欲最旺,从早至晚不停地摄食;水温低于10℃,活动量很小,基本上不进食;水温在2℃以下时,躲进深水处越冬,不吃不动。 (7)生性好动,到处游弋觅食,有逆水而上的习性。在一个地方呆不了多长时间,爱跃出水面蹦跳。鲤鱼虽好动,但较孤僻,不大合群。大鲤鱼喜欢单独行动。 (8)适应能力强,能耐寒、耐碱、耐低氧,对水体要求不高,能在各种水体中生活,只要水域没有被污染,就能生存。 (9)繁殖力强。两冬龄鲤鱼便开始产卵,产卵数量大。在我国北方,每年的五月上旬至中旬(长江以南地区早些),雄雌鲤鱼相互追逐游到岸边浅水区水草稀疏处 (无水草则找岸边僻静处),进行交尾和产卵,卵贴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发育、孵化成幼鱼。鲤鱼交尾期不进食,产卵后食量大增。每年春夏之交、盛夏和初秋,摄食量最大,初春和深秋次之。
十三 鱼籽(一般推荐)
佛说鱼籽不经盐渍,经三年不死,施愚山先生说,鱼已死了,将鱼籽轻轻取出,勿损坏,勿着盐,分摊在稻草把的上面,等他水迹稍干一些,浅浅地埋在水边的泥沙下,以免别的鱼来吃,自然可以活命了,但埋藏的地方,切不可离水的,倘在冬冷春寒时,用干燥的泥块捣成粉,将鱼籽拌裹了,晒暖了,好好收藏起来,积到阴历四月十五以后,撒在河摊水草间,没有不活的,其他月份。随时可放。也更便当了--------------------------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由于字数限制,就只能到这里了,全部内容附件里面都有!欢迎大家下载打印转载编辑流通,万分感谢!相信本资料对于放生和被放的众生都是有帮助的!祝大家放生吉祥!(暂告一断落,谢谢大家,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精勤放生,努力做到放生四化:放生常态化 放生习惯化 放生自觉化放生生活化!)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