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967|回复: 20

[佛教文化] 《弥勒菩萨所问经》——末法时期的菩萨众的业障以及如何解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5 编辑

《弥勒菩萨所问经》,又称《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出自《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一 发胜志乐会 第二十五。 这部经的缘起也非常殊胜——弥勒菩萨看到末法时期的五百菩萨众大多数都是颠倒愚痴、乐于小法邪行、诽谤大道,还自以为很精进。弥勒菩萨引导他们见佛陀,五百菩萨众中有六十位随弥勒菩萨去见佛陀,弥勒菩萨代他们向佛陀请法。 于是,在这部经里,佛陀无限惋惜地指出: 末法时期的菩萨众(我们这些修行人),都是拘留孙佛时期的比丘,只因乐于小法、诽谤大道,已经在地狱里受了百千万劫的惨痛苦报,如今虽然又听闻到佛法,而且受了菩萨戒,但是业障还没完全消灭,所以仍然犯同样的错误,仍然属于颠倒愚痴。 拘留孙佛是贤劫千佛(‘贤劫’里面陆续降世的一千位佛)里面出世的第一位佛,释迦佛是‘贤劫’里面第四位佛。 (现在之贤劫有千佛,过去之庄严劫、未来之星宿劫亦各有千佛出世。 过去‘七佛’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叶罗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过去‘七佛’中前三佛是‘庄严劫’千佛之最后三佛。拘留孙以下之四佛,已于此‘贤劫’之世出现,而弥勒以下至楼至之九九六佛,则在未来世将会出现。) 从释迦佛到下一位降世的弥勒佛,还有56亿年。从过去的拘留孙佛到现在的释迦佛,中间还有两位佛。可见,末法时期的菩萨众(我们这些修行人),因为曾经无知而诽谤真法,已经受了150亿年以上的惨痛苦报。 六十菩萨众听了这个事实真相以后,全部悲痛欲绝、痛哭流涕,向佛陀深刻忏悔,并当场发下了改过自新的十三条大愿。受到佛陀高度肯定,指出这是对治他们业障的根本。 然后,应弥勒菩萨的启请,佛陀与弥勒菩萨一问一答,又无限慈悲地为我们开示了: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应该如何对治业障,广修波罗蜜,了脱生死苦海。 佛陀在这部经里向大家慈悲开示的主要内容还有: 1、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应该断除常犯的4种恶业,修习4种对治的法门。 2、菩萨众应该用清净心为众生演说正法,不求名闻利养,能得40种利益。 3、末法时期的多数菩萨众非常没有智慧,用不清净心的为众生说法,贪求名闻利养。) 4、末法时期的五百菩萨众里面,只有二十人是有真智慧的。可惜其他人都诽谤他们,他们也只好装作愚痴,目的是不让别人因为诽谤他们而种下地狱恶因。 5、佛说的四种辩才,与佛禁止的四种辩才。 6、那些有业障的菩萨众,既然已经出家,应该怎么样和不怎么样,才能生出并增长智慧? 7、名闻利养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8、喜欢凑热闹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9、乐于世论,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10、喜欢睡眠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11、喜欢谋事俗业,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12、佛陀劝勉不应乐于世话,而应讲经说法,修习禅定。 13、喜欢和人辩论、争论,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14、佛陀开示: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听到这部经,只有极少数能够悔改,其余的菩萨众都相信魔王波旬的话,认为这不是真的佛法。 15、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应当如何发十种心,才能凭借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得以往生彼佛净土。 16、末法时期的菩萨众若能发成一心,乐于往生,亦得成功。 17、佛陀开示此经有两个名称。 最后,弥勒菩萨和四众弟子法喜充满,齐声欢喜赞叹佛陀讲的真理,信奉受持。 篇中字字真修,言言妙道。 希望有缘见此经典者,都能仔细研读,普受甘霖。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兜率天宫内院龙华道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5 编辑

弥勒菩萨所问经——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一 发胜志乐会 第二十五 唐三藏法师 菩提流志 奉 诏译 (第一章,缘起。弥勒菩萨看到末法时期的五百菩萨众大多数都是颠倒愚痴、乐于小法邪行、诽谤大道,还自以为很精进。弥勒菩萨引导他们见佛陀,五百菩萨众中有六十位随弥勒菩萨去见佛陀,弥勒菩萨代他们向佛陀请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城仙人住处,施鹿苑中,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 是时,众中多有菩萨,业障深重,诸根闇钝,善法微少,好于愦闹,谈说世事,耽乐睡眠,多诸戏论,广营众务,种种贪著,为所不应,忘失正念,修习邪慧,下劣精勤,行迷惑行。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在于会中,见诸菩萨具足如是不善诸行,作是念言:“此诸菩萨于无上菩提圆满道分,皆已退转。我今当令是诸菩萨,觉悟开晓,生欢喜心。” 作是念已,即于晡时,从禅定起,往到其所,共相慰问,复以种种柔软言词,为说法要,令其欢喜,因告之曰:“诸仁者,云何汝等,于无上菩提圆满道分,而得增长不退转耶?” 是诸菩萨同声白言:“尊者,我等今于无上菩提圆满道分,无复增长,唯有退转。何以故?我心常为疑惑所覆,于无上菩提不能解了。云何我等当作佛耶?不作佛耶?于堕落法亦不能了,云何我等当堕落耶?不堕落耶?以是因缘,善法欲生,常为疑惑之所缠覆。” 尔时,弥勒菩萨而告之曰:“诸仁者,可共往诣如来、应供、正遍知所。而彼如来,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具足成就无障碍智解脱知见,以方便力善知一切众生所行,当为汝等随其根性,种种说法。” 是时,五百众中有六十菩萨,与弥勒菩萨往诣佛所,五体投地,顶礼佛足,悲感流泪不能自起。弥勒菩萨修敬已毕,退坐一面。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汝等应起,勿复悲号,生大热恼。汝于往昔造作恶业,于诸众生,以畅悦心,瞋骂毁辱,障恼损害,随自分别,不能了知业报差别。是故汝等,今为业障之所缠覆,于诸善法不能修行。” 时,诸菩萨闻是语已,从地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我等说此业障,我等知罪当自调伏,我从今日更不敢作。” ------------------------------ (第二章,佛陀向末法时期的六十菩萨众开示:他们都是过去佛时代的出家人,因为乐于小法邪行、诽谤大道,已经在地狱里受了百千万劫苦,现在业障还没完全消灭,所以仍然犯同样的错误。)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 “善男子,汝曾往昔,于俱留孙如来法中出家为道,自恃多闻、修持净戒,常怀憍慢傲逸之心; 又行头陀少欲知足,于是功德复生执著。 尔时,有二说法比丘,多诸亲友名闻利养,汝于是人以悭嫉心,妄言诽谤行淫欲事。 是时法师亲友眷属,由汝离间说其重过,皆令疑惑不生信受。 彼诸众生,于是法师,无随顺心,断诸善根。 是故汝等由斯恶业,已于六十百千岁中生阿鼻地狱;余业未尽,复于四十百千岁中,生等活地狱;余业未尽,复于二十百千岁中,生黑绳地狱;余业未尽,复于六十百千岁中,生烧热地狱。 从彼殁已还得为人,五百世中生盲无目,以残业故,在在所生,常多蒙钝忘失正念,障覆善根福德微少,形容丑缺人不喜见,诽谤轻贱戏弄欺嫌,常生边地贫穷下劣,丧失财宝资生艰难,不为众人尊重敬爱。 从此殁已,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还于边地下劣家生,匮乏饥冻为人诽谤,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设欲修行多诸留难,虽暂发起智慧光明,以业障故寻复还没。 汝等从彼五百岁后,是诸业障尔乃消灭,于后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时彼佛当为汝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发表于 2010-9-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5 编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兜率天宫内院龙华道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5 编辑

(第三章,六十菩萨众向佛陀深刻忏悔,并当场发下了改过自新的十三条大愿。) 尔时,诸菩萨等闻佛所说,举身毛竖,深生忧悔,便自抆泪,前白佛言: “世尊,我今发露悔其过咎。我等常于菩萨乘人,轻慢嫉恚及余业障,今于佛前如罪忏悔。我等今日于世尊前发弘誓愿: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见有违犯,举露其过,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戏弄讥嫌,恐惧轻贱,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见在家、出家菩萨乘人,以五欲乐游戏欢娱,见受用时,终不于彼伺求其过,常生信敬,起教师想。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悭亲友家及诸利养,恼彼身心令其逼迫,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以一粗言令其不悦,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昼夜六时不勤礼事,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为欲护持此弘誓故,不惜身命。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声闻及辟支佛,以轻慢心,谓于彼等不胜于我,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善能摧伏其身,生下劣想,如旃陀罗及于狗犬,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自赞叹,于他毁呰,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怖畏斗诤之处,去百由旬,如疾风吹,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持戒、多闻、头陀、少欲、知足,一切功德,身自炫曜,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所修善本不自矜伐,所行罪业惭愧发露。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尔时,世尊赞诸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说如是觉悟之法,善发如是广大誓愿!能以如是决定之心,安住其中,一切业障皆悉消灭,无量善根亦当增长。”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若有菩萨为欲清净诸业障者,当发如是广大誓愿。”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颇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护持此愿,当得圆满不退转耶?” 佛告弥勒菩萨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行菩萨道护持此愿,宁舍身命,终不缺减令其退转。” ---------------------------- (第四章,佛陀开示: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应该断除常犯的4种恶业,修习4种对治的法门。)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几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当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何等为四? 所谓于诸众生不求其过; 见诸菩萨有所违犯,终不举露; 于诸亲友及施主家,不生执著; 永断一切粗犷之言。 弥勒,是为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 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 “弥勒,复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当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何等为四? 所谓不应亲近懈怠之人; 舍离一切愦闹之众; 独处闲静常勤精进; 以善方便调伏其身。 弥勒,是为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 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是故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时,欲自无恼而解脱者,除灭一切诸业障者,应当: 舍离愦闹之处,住阿兰若寂静林中,于不应修而修行者,及诸懒堕懈怠之属,皆当远离; 但自观身,不求他过, 乐于恬默,勤行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行。 若欲于彼诸众生等,深生怜愍,多所饶益,应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5 编辑

(第五章,佛陀开示:菩萨众应该用清净心为众生演说正法,不求名闻利养,能得40种利益。) “复次,弥勒,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 所谓正念成就; 智慧具足; 有坚持力; 住清净行; 生觉悟心; 得出世智; 不为众魔之所得便; 少于贪欲; 无有瞋恚,亦不愚痴; 诸佛世尊之所忆念; 非人守护; 无量诸天,加其威德; 眷属亲友,无能沮坏; 有所言说,人必信受; 不为冤家伺求其便; 得无所畏; 多诸快乐; 为诸智人之所称叹; 善能说法,众人敬仰。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复次,弥勒,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种利。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 未生辩才,而能得生; 已生辩才,终不忘失; 常勤修习; 得陀罗尼; 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 得身、口、意清净律仪; 超过一切恶道怖畏; 于命终时,心得欢喜; 显扬正法; 摧伏异论; 一切豪贵,威德尊严,犹自不能有所窥望,何况下劣少福众生? 诸根成就,无能映蔽; 具足摄受,殊胜意乐; 得奢摩他、毗婆舍那; 难行之行,皆得圆满; 发起精进; 普护正法; 速疾能超不退转地; 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 (第六章,佛陀开示:末法时期的多数菩萨众非常没有智慧,用不清净心的为众生说法,贪求名闻利养。) 佛告弥勒:“汝观未来后五百岁,有诸菩萨甚为无智。行法施时,若有利养生欢喜心,若无利养不生欢喜。彼诸菩萨为人说法,作如是心:‘云何常令亲友檀越归属于我?’复更念言:‘云何当令在家、出家诸菩萨等,而于我所生净信心,恭敬供养衣服、饭食、卧具、汤药。’如是菩萨,以财利故,为人说法。若无利养,心生疲厌”。 “弥勒,譬如有人志乐清净,或为死蛇、死狗、死人、等尸,脓血烂坏,系著其颈,是人忧恼深生厌患,以违逆故,迷闷不安。 “弥勒,当知于后末世五百岁中,说法之人亦复如是。 于诸一切无利养处,不顺其心无有滋味,便生厌倦弃舍而去。 彼诸法师作如是念:‘我于此中说法无益。何以故?是诸人等,于我所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生忧念。何缘于此徒自疲劳?’ 弥勒,是诸法师,自求供养、给侍、尊重,摄受同住及于近住,不为于法及利益事而摄受之。是诸法师自求饮食、衣服、卧具,诈现异相,入于王城国邑聚落,而实不为利益成熟,于诸众生。 “弥勒,我不说言‘有希求者为法施清净’。何以故?若心有希求则法无平等。 我不说言‘贪污心者能成熟众生’。何以故?自未成熟,能成熟他?无有是处。 弥勒,我不说言‘尊重供养安乐其身,贪著摄受不净物者,为利益事’。何以故?为求自身安隐丰乐,摄受众会,不能令其安住正信。 弥勒,我不说言‘矫诈之人住阿兰若,薄福德者而为少欲,贪胜味者名易满足,多求美膳以为乞食’。 弥勒,我不说言‘乞求种种上妙衣服’,谓如是等,持粪扫衣。 弥勒,我不说言‘在家出家无识知者,为离愦闹’。 弥勒,我不说言‘谄曲之人,值佛兴世,求他短者,为如理修行’;‘多损害者,名戒蕴清净’;‘增上慢者,为多闻第一’。 弥勒,我不说言‘好朋党者,名住律仪’;‘心贡高者,名尊敬法师’;‘绮语轻弄,为善说法’;‘与俗交杂,能于僧众离诸过失’。 弥勒,我不说言‘简胜福田,为施不望报’;‘求恩报者,为善摄诸事’;‘求恭敬利养,为志乐清净’;‘多妄计者,以为出家’。 弥勒,我不说言‘分别彼我,名乐持戒’;‘不尊敬者,名为听法’;‘乐著世典、咒诅言论,以为受法’。 弥勒,我不说言‘于诸空性无胜解者,能出离生死’;‘多执著者,为离诸行’。 弥勒,我不说言‘于菩提分,住有所得,名为证智’。 弥勒,我不说言‘无势力者,忍辱成就’;‘无娆触者,被忍辱甲’;‘少烦恼者,名律仪清净’;‘邪方便者,为如说修行’。 弥勒,我不说言‘爱言说者,为一心住’;‘好营世务,于法无损’;‘志乐清净,堕诸恶趣’;‘修习智慧,为愦闹行’。 弥勒,我不说言‘方便相应,名为谄曲’;‘不求利养,而为妄语’;‘无执著者,诽谤正法’;‘护正法者,而惜身命’;‘所行下劣,为无胜慢’。 如是,弥勒,于后末世五百岁中,当有菩萨,钝根小智,谄曲虚诳,住于贼行,汝应护之。”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5 编辑

(第七章,佛陀开示:末法时期的五百菩萨众里面,只有二十人是有真智慧的。可惜其他人都诽谤他们,他们也只好装作愚痴,目的是不让别人因为诽谤他们而种下地狱恶因。)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最后末世五百岁中,唯此六十诸菩萨等,业障所缠,为复更有余菩萨耶?” 佛告弥勒菩萨言: “弥勒,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有诸菩萨,多为业障之所缠覆;是诸业障,或有消灭,或复增长。 弥勒,于此五百诸菩萨中,有二十菩萨,业障微少,后五百岁,还来生此—— 城邑聚落,廛闬山野,种姓尊豪,有大威德; 聪明智慧,善巧方便,心意调柔,常怀慈愍,多所饶益; 颜貌端严,辩才清妙,数术工巧皆能善知; 自隐其德,安住头陀功德之行; 在在所生,舍家为道。 已于无量阿僧祇俱胝劫中,积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护持正法,不惜身命; 住阿兰若空闲林中,常勤精进,不求利养; 善入一切众生心行,咒术言论,悉能了知; 于诸义理,少闻多解,辩才智慧,皆悉具足。 彼诸菩萨,于是法中,精勤修习,得陀罗尼、无碍辩才,于四众中宣说正法。 以佛威德加被力故,于佛所说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越多伽、阇多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舍,皆得辩才,无碍自在。 “弥勒,彼诸二十善巧菩萨,从于和尚、阿阇梨所,得闻无量百千契经,皆能受持。当说是言:‘我此法门,从某和尚、阿阇梨所,亲自听受,无有疑惑。’ 弥勒,于彼时中,当有在家、出家诸菩萨等,无有智慧善巧方便,于此受持正法菩萨所说之法,却生讥笑轻毁谤言:‘如是之法,皆由汝等善巧言词,随意制造,实非如来之所宣说。我等于中,不能信乐发希有心。’ 弥勒,当尔之时,无量众生,于是法师皆生诽谤,舍之而去,互相谓言:‘是诸比丘,无有轨范,多诸邪说,不依契经,不依戒律,犹如倡伎戏弄之法。汝等于中,莫生信乐发希有心,非正法也。’ 弥勒,彼诸愚人为魔所持,于是法中,不能解了,谓‘非如来之所演说’。于是持法诸比丘所,生于诽谤,作坏法业。以是因缘,当堕恶道。 是故,弥勒,若诸智慧善巧菩萨,欲护正法,当隐其德,于多分别诸众生所,应须护念,莫令于汝生不善心。”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有诸菩萨甚为无智,于大众中诽谤正法及持法者,复于其中,当于辩才及陀罗尼,而于是法,不能信受。 “世尊,譬如有人渴乏须水,往诣泉池而欲饮之。是人先来,投诸粪秽于此水中;后不觉知,欲饮其水,便取嗅之,既闻臭已不饮其水。彼之自污,更说其过,乃至叹言:‘奇哉!此水甚大臭秽。’是人过失都不觉知,而于是水反生怨咎。 世尊,如泉池者,当知即是持法比丘,由佛神力,于此法眼,善能解说。 又复如彼愚痴之人,若于泉池自投粪秽,后不觉知欲饮水者。 世尊,最后末世五百岁中,有诸无智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于彼正法及持法者,生诽谤已,复于是人听受法味,彼人自失,都不觉知,以疑惑过,污染意根。 彼持法者,当被戏弄,或受讥笑,乃至叹言:‘奇哉此法,为诸过失之所染污!’ 彼无智人,于此正法及是法师,不能听受,伺求其短,谤言污辱,生厌离心舍之而去。” ----------------------------- (第八章,佛陀开示:佛说的四种辩才,与佛禁止的四种辩才。) 尔时,世尊赞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弥勒,善能演说如是譬喻,无能伺求说其短者。 弥勒,以是因缘,汝应当知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 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 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 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 涅槃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 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宣说四种辩才。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说法者,应当安住如是辩才。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顺心,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 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于彼一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作坏法已当堕恶道。 是故,弥勒,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弥勒,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 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 烦恼相应,不与烦恼灭尽相应; 生死相应,不与涅槃功德相应。 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四种辩才。”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若有辩才增长生死,非诸如来之所宣说。云何世尊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又复称赞摄取生死,而能圆满菩提分法?如是等辩,岂非如来之所说耶?” 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我今问汝,随汝意答。 若有说言:‘菩萨为欲圆满成就菩提分故,摄取生死。’又复说言:‘以诸烦恼为利益事。’如是说者,为与利益相应,非利益相应?为与法相应,非法相应?”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正说者,则与义利相应,与法相应,能令菩萨菩提分法得圆满故。” 佛言:“弥勒,若说菩萨为欲圆满菩提分故,摄取生死、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如是辩才,诸佛如来之所宣说。 何以故?弥勒,此诸菩萨得法自在,所起烦恼无有过失,是为菩萨善巧方便,非诸声闻、缘觉境界。 弥勒,若有烦恼,不能为他作利益事,亦不能满菩提分法,而发起者,不与义利相应,不与法相应,但为下劣善根因者。菩萨于中宁舍身命,亦不随彼烦恼而行。 何以故?弥勒,有异菩萨得智力故,于诸烦恼现有攀缘;有异菩萨无智力故,于诸烦恼增上执著。”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若诸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乐欲离诸业障缠缚,自无损害而得解脱;是人当于菩萨行中深生信解,于他过失不生分别,志求如来真实功德。” 佛言:“如是,如是。弥勒,是故当于诸菩萨等方便行中,深生信解。 何以故?慧行菩萨方便之行,难信解故。弥勒,譬如须陀洹人示凡夫行,如是凡夫与须陀洹位各差别。 凡夫愚人以贪瞋痴之所缠故,堕诸恶道;而须陀洹于贪瞋痴善能了达,终不堕落三恶道耳! 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于贪瞋痴习气未断,彼亦别余初业菩萨。 何以故?其心不为烦恼所覆,不同初业诸菩萨等。 钝行菩萨无有善巧,同诸凡夫,不能出离。 弥勒,慧行菩萨一切重罪,以智慧力,悉能摧灭,亦不因彼,堕于恶道。弥勒,譬如有人,于大火聚,投以薪木,数数添之,如是添已,其焰转炽,弥更增明,无有尽灭。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数数添于烦恼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转更增明,无有尽灭。 弥勒,如是,如是,慧行菩萨智慧之力,善巧方便难可了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5 编辑

(第九章,佛陀开示:那些有业障的菩萨众,既然已经出家,应该怎么样和不怎么样,才能生出并增长智慧?)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当舍何法?当修何法?未生慧力能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欲令慧力而得增长,当于利养知其过失,应须舍离。 若好愦闹世俗言话,耽著睡眠,广营众务,乐诸戏论,如是过失皆应远离。 是故应舍利养,修于少欲;舍诸愦闹乐于寂静;舍诸世话,观于实义;初夜后夜,远离睡眠;观察思惟,随行修习;舍于众务及诸戏论,修出世道慈念众生。 弥勒,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是法应舍,是法应修。 何以故?弥勒,彼诸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不舍利养,不修少欲,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无有是处; 不舍愦闹,不住寂静,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亦无是处; 不舍世话,不观实义,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无有是处; 初夜后夜耽著睡眠,曾不觉悟系念思惟,不舍众务,好诸戏论,于出世道不能修行,于诸众生不生慈念,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亦无是处。 弥勒,是故菩萨,未得慧力而欲得者,应舍诸法当须舍离,应修诸法当须修习。 何以故?菩萨智慧从因缘生,若无因缘,终不能生,因缘和合尔乃得生。” ------------------------------ (第十章,佛陀开示:名闻利养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利养中过?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乐于少欲,不生热恼?”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当观利养生贪欲故;当观利养坏失正念、生瞋恚故; 当观利养,念其得失、生愚痴故; 当观利养,能生高下、嫉妒心故; 当观利养,于亲友家悭吝耽著、生诳惑故; 当观利养,成就爱味,生谄曲故; 当观利养,舍四圣种,无惭愧故; 当观利养,一切诸佛所不许可,数习憍逸,生高慢故; 当观利养,于胜福田起于轻慢,为魔党故; 当观利养,众恶根本,诸善坏故; 当观利养,多所贪著,犹霜雹故; 当观利养,于亲友家瞻候颜色,生忧恼故; 当观利养,爱物损坏,忧心乱故; 当观利养,于四念处多所忘失,白法羸故; 当观利养,于四正勤多有退失,能令一切他论胜故; 当观利养,自言已得神通智慧,违背生故; 当观利养,先得后失,怨憎生故; 当观利养,互相瞋嫌,说其过恶,多觉观故; 当观利养,为于活命,营诸世业,计度思惟,安乐减故; 当观利养,乃至禅定解脱,三昧三摩钵底,心如淫女,能退失故; 当观利养,舍离智断,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阎摩罗界诸恶道故; 当观利养,与提婆达多、乌陀洛迦,同于法住,堕恶道故。 弥勒,初业菩萨,如是观察利养过失,乐于少欲,不生热恼。 何以故?弥勒,少欲菩萨,于一切过皆悉不生,堪为诸佛清净法器,而不系属在家、出家; 住于真实最胜意乐,不为卑下,亦不惊怖,离诸恶道堕落畏故; 无能映蔽,舍耽味故,众魔境界得解脱故; 一切诸佛之所称赞,诸天及人亦当爱羡,于诸禅定而不染著,住边际故; 其心质直,无有谄曲,于五欲中亦不放逸,见其过故; 如说修行,能住圣种,同梵行者亦当爱乐。 弥勒,若有菩萨智慧聪敏,于此功德能如是知,以胜意乐,当舍利养,以胜意乐住于少欲,为断贪爱而发起故。” --------------------------------- (第十一章,佛陀开示:喜欢凑热闹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愦闹中过?若观察时,菩萨独处闲静,不生热恼?”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愦闹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独处闲静,不生热恼。 弥勒,云何名为乐于愦闹二十种过? 一者、不护身业; 二者、不护语业; 三者、不护意业; 四者、多饶贪欲; 五者、增长愚痴; 六者、耽著世话; 七者、离出世语; 八者、于非法中尊重修习; 九者、舍离正法; 十者、天魔波旬而得其便; 十一者、于不放逸未曾修习; 十二者、于放逸行常怀染著; 十三者、多诸觉观; 十四者、损减多闻; 十五者、不得禅定; 十六者、无有智慧; 十七者、速疾而得非诸梵行; 十八者、不爱于佛; 十九者、不爱于法; 二十者、不爱于僧。 弥勒,是为菩萨观于愦闹二十种过。”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舍离诸贪瞋,不住于愦闹, 若有专住彼,是过不应作。 憍慢及觉观,皆由愦闹生, 坏行无戒人,称叹于愦闹。 愚人乐世论,退失第一义, 放逸多觉观,是过不应作。 比丘舍多闻,言论不如理, 损减诸禅定,常思惟世间, 耽著思惟者,何得于寂静? 其心常散逸,永离于正观, 速得非梵行,諠杂无仪检; 亦不曾爱佛,及爱于圣众, 弃舍离欲法,耽著非法言。 我常舍千身,支分及头目, 为求无上道,闻法无厌足。 是诸非法人,少闻便厌舍! 我昔作国王,为求四句偈, 妻子及财宝,悉皆能施与。 何有于智者,而不勤听法? 我尝舍一切,非法之戏论, 为于百千劫,难得解脱故。 汝等应欣乐,志求微妙法! 若乐于解脱,最胜功德者, 世间诸事业,皆所不应问, 衣食无胜利,亦不证涅槃; 当称叹最胜,善来诸比丘, 应敷座令坐,互说诸法要。 人身甚难得,随分行白法, 读诵及禅定,汝应如是问。 如来入涅槃,遗法当灭坏, 比丘多放逸,乐众弃闲静, 为饮食利养,昼夜谈世话。 愚人于梦中,惊怖而漂溺, 自知多毁犯,当堕三恶道。 应生欢喜心,独处于闲寂, 若在阿兰若,志求无上道。 不应见人过,自谓最尊胜, 憍恣放逸本,莫轻下劣人, 彼于遗法中,渐次而解脱。 比丘虽破戒,深信于三宝, 是则解脱因,不应见其过。 摧伏贪瞋难,勿惊于放逸, 余习法应尔,是故不须说。 若清净比丘,伺他人过失, 是最非真实,不名修正法, 如理修行者,当须自观察。 求道诸比丘,舍离恶言论, 常以欢喜心,独处于闲静。”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耽著愦闹,乃有如是无量过恶,退失功德,无有利益,增长烦恼,堕诸恶趣,远离白法。何有菩萨求善法者,闻是过失,而不乐于独处闲静?”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5 编辑

(第十二章,佛陀开示:乐于世语,俗语,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世话中过?若观察时,菩萨应住决定之义,由观是义,不生热恼?”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世话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住决定义,由观是义,不生热恼。 弥勒,云何名为乐于世话二十种过? 一者、心生憍恣,不敬多闻; 二者、于诸诤论,多起执著; 三者、失于正念,如理作意; 四者、为所不应,身多躁动; 五者、速疾高下,坏于法忍; 六者、心常刚强,禅定智慧曾不熏修; 七者、非时而语,言论所缠; 八者、不能坚固,证于圣智; 九者、不为天龙之所恭敬; 十者、为辩才者常怀轻贱; 十一者、为身证者之所呵责; 十二者、不住正信,常怀悔恨; 十三者、心多疑惑,摇动不安; 十四者、犹如倡伎,随逐音声; 十五者、染著诸欲,随境流转; 十六者、不观真实,诽谤正法; 十七者、有所希求,常不称遂; 十八者、其心不调,为人弃舍; 十九者、不知法界,随顺恶友; 二十者、不了诸根,系属烦恼。 弥勒,是为菩萨乐于世话二十种过。”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憍傲于多闻,执著诸诤论, 失念不正知,是名世话过。 远离正思惟,身心不寂静, 退失于法忍,是名世话过。 其心不调顺,远离奢摩他, 及毗钵舍那,是名世话过。 不尊敬师长,爱乐于世论, 智慧不坚固,是名世话过。 诸天不恭敬,龙神亦复然, 退失于辩才,是名世话过。 圣者常呵责,如是耽著人, 唐捐于寿命,是名世话过。 诸行皆缺减,远离大菩提, 命终生忧苦,是名世话过。 疑惑心动摇,犹如风吹草, 智慧不坚固,是名世话过。 譬如倡妓人,赞说他勇健, 彼人亦复然,是名世话过。 随逐世语言,染著诸欲境, 常行于邪道,是名世话过。 希求心不遂,谄曲多诤论, 远离于圣行,是名世话过。 愚人得少利,其心常摇动, 如猿猴躁扰,是名世话过。 智慧多退失,无有觉悟心, 愚者所摄持,是名世话过。 迷惑于眼耳,乃至意亦然, 常与烦恼俱,是名世话过。 愚人乐世话,尽寿常空过, 不如思一义,获利无有边。 譬如甘蔗味,虽不离皮节, 亦不从皮节,而得于胜味。 皮节如世话,义理犹胜味, 是故舍虚言,思惟于实义。 智慧诸菩萨,能知世话过, 常爱乐思惟,第一义功德。 法味及义味,解脱第一味, 谁有智慧者,心生不欣乐。 是故应弃舍,无利诸言话, 常乐勤思惟,殊胜第一义。 如是第一法,诸佛所赞叹, 是故明智人,当乐勤修习。”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说世话过失,思惟胜义利益功德。世尊,何有菩萨求于如来真实智慧,而复乐于虚诳世话?” ----------------------------- (第十三章,佛陀开示:喜欢睡眠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睡眠中过?若观察时,菩萨应当发起精进,不生热恼?”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 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 一者、懈怠懒惰; 二者、身体沉重; 三者、颜色憔悴; 四者、增诸疾病; 五者、火界羸弱; 六者、食不消化; 七者、体生疮疱; 八者、不勤修习; 九者、增长愚痴; 十者、智慧羸劣; 十一者、皮肤闇浊; 十二者、非人不敬; 十三者、为行愚钝; 十四者、烦恼缠缚; 十五者、随眠覆心; 十六者、不乐善法; 十七者、白法减损; 十八者、行下劣行; 十九者、憎嫌精进; 二十者、为人轻贱。 弥勒,是为菩萨乐于睡眠二十种过。”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身重无仪检,懈怠少堪任, 颜色无光泽,是乐睡眠过。 彼人常病恼,风黄多积集, 四大互违反,是乐睡眠过。 饮食不消化,身体无光润, 声嘶不清彻,是乐睡眠过。 其身生疮疱,昼夜常昏睡, 诸虫生机关,是乐睡眠过。 退失于精进,乏少诸财宝, 多梦无觉悟,是乐睡眠过。 痴网常增长,乐著于诸见, 炽盛难疗治,是乐睡眠过。 损减诸智慧,增长于愚痴, 志意常下劣,是乐睡眠过。 彼住阿兰若,常怀懈怠心, 非人得其便,是乐睡眠过。 蒙愦失正念,讽诵不通利, 说法多废忘,是乐睡眠过。 由痴起迷惑,住于烦恼中, 其心不安乐,是乐睡眠过。 功德皆损减,常生忧悔心, 增长诸烦恼,是乐睡眠过。 远离诸善友,亦不求正法, 常行非法中,是乐睡眠过。 不欣求法乐,损减诸功德, 远离于白法,是乐睡眠过。 彼人心怯弱,恒少于欢喜, 支分多羸瘦,是乐睡眠过。 自知身懈怠,嫉妒精进者, 乐说其过恶,是乐睡眠过。 智者了其过,常离于睡眠, 愚人增见网,无利损功德。 智者常精进,勤修清净道, 离苦得安乐,诸佛所称叹。 世间诸伎艺,及出世工巧, 皆由精进力,智者应修习。 若人趣菩提,了知睡眠过, 安住精进力,觉悟生惭愧。 是故诸智者,常生精进心, 舍离于睡眠,守护菩提种。”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乐著睡眠,乃有如是无量过失。若有闻者,不生忧悔厌离之心,发起精进,当知是人,甚大愚痴!若有菩萨,为欲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闻说如是真实句义、功德利益,于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进住菩提分,无有是处。”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5 编辑

(第十六章,佛陀开示:喜欢和人辩论、争论,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善说初业菩萨,乐于愦闹、世话、睡眠、众务过失。世尊,云何名为戏论中过?若观察时,菩萨当得住于寂静,无诸诤论?”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戏论,过失无量无边,我今略说有二十种。云何名为二十种过? 一者、于现在生多诸苦恼; 二者、增长瞋恚,退失忍辱; 三者、为诸怨对之所恼害; 四者、魔及魔民皆生欢喜; 五者、未生善根,皆悉不生; 六者、已生善根,能令退失; 七者、增诸斗诤怨竞之心; 八者、造作地狱恶趣之业; 九者、当得丑陋不善之果; 十者、舌不柔软,言词謇涩; 十一者、所受教法不能忆持; 十二者、于未闻经,闻之不悟; 十三者、诸善知识,皆悉舍离; 十四者、诸恶知识,速当值遇; 十五者、修行于道难得出离; 十六者、不悦意语,数数常闻; 十七者、在在所生,多诸疑惑; 十八者、常生难处,不闻正法; 十九者、修行白法,多有障碍; 二十者、于所受用,多诸怨嫉。 弥勒,是为菩萨耽著戏论二十种过。”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现生常苦恼,离忍多瞋恚, 怨仇生害心,是名戏论过。 魔及魔眷属,皆生欢喜心, 丧失诸善法,是名戏论过。 未生善不生,常住于斗诤, 造于恶趣业,是名戏论过。 身体多丑陋,生于下劣家, 发言常謇涩,是名戏论过。 闻法不能持,或闻不入耳, 常离诸善友,是名戏论过。 值遇恶知识,于道难出离, 常闻不顺语,是名戏论过。 随彼所生处,常怀疑惑心, 于法不能了,是名戏论过。 常生八难中,远离无难处, 具足无利益,是名戏论过。 于善多障碍,退失正思惟, 所受多怨嫉,是名戏论过。 如是诸过失,皆因戏论生, 是故有智人,速疾当远离。 如是戏论者,难证大菩提, 是故有智人,亦应不亲近。 戏论诤论处,多起诸烦恼, 智者应远离,当去百由旬。 亦不近于彼,造立诸舍宅, 是故出家人,不应住诤论。 汝等无田宅,妻子及僮仆, 乃至荣位等,何缘兴诤论? 出家住寂静,身被于法服, 诸仙咸敬事,当修忍辱心。 如是戏论者,增长毒害心, 当堕于恶趣,是故应修忍。 囚禁及系缚,刑害而捶楚, 如是等诸苦,皆由诤论生。 如是戏论者,常遇恶知识, 名称不增长,曾无欢喜心。 若舍于诤论,无能伺其便, 眷属不乖离,当遇于善友。 于乘得清净,业障尽无余, 摧伏于魔军,勤修忍辱行。 诤论多诸过,无诤具功德, 若有修行者,当住于忍辱。” ------------------------------ (第十七章,佛陀开示: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听到这部经,只有极少数能够悔改,其余的菩萨众都相信魔王波旬的话,认为这不是真的佛法。)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说如是过失,令诸菩萨生觉悟心。 世尊,于后末世五百岁中,颇有菩萨闻说如是诤论过失,能生忧悔,离烦恼不?” 佛告弥勒菩萨言: “弥勒,于后末世五百岁中,少有菩萨能生忧悔,舍离烦恼; 多有菩萨,其心刚强,不相尊敬,怀增上慢,互相是非。 闻说如是甚深义趣、殊胜功德,虽复受持读诵演说,由是菩萨业障深重,不能得生殊胜功德,便于是经疑惑不信,不复受持、为人演说。 时魔波旬见是事已,为诳惑故,作比丘像,来到其所,说如是言:‘此诸经典,皆是世俗善文词者之所制造,非是如来之所宣说。何以故?此经所说功德利益,汝皆不得。’ 由魔波旬如是诳惑,于此空性、义利相应、甚深契经,心生疑惑,起诸诤论,不复受持、读诵、演说。 弥勒,彼诸愚人不能了知,由自业故,不能护彼殊胜功德;自业消已,决定当得如是功德。” ----------------------------- (第十八章,佛陀开示: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应当如何发十种心,才能凭借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得以往生彼佛净土。)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彼佛世界?”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如是十心,非诸凡愚、不善丈夫、具烦恼者之所能发。 何等为十? 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 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 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 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 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 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 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 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 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 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 弥勒,是名菩萨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 (第十九章,佛陀开示:末法时期的菩萨众于此十种心中,只要发成一种心,乐于往生净土,没有往生不成的。) “弥勒,若人于此十种心中随成一心,乐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 --------------------------------- (第二十章,佛陀开示此经有两个名称。弥勒菩萨和四众弟子欢喜赞叹、信奉受持。)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开示演说如来真实功德,发起菩萨殊胜志乐。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受持?” 佛告阿难言:“此经名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亦名《弥勒菩萨所问》,以是名字汝当受持。” 佛说此经已,弥勒菩萨及诸声闻,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弥勒菩萨所问经——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完) ============================ 读诵经已,读诵如下真言: 般若无尽藏真言—— 纳谟薄伽伐帝。唎若。波罗密多曳。怛侄他。唵。纥唎地唎室唎。戍噜知。三密栗知。佛社曳。莎诃。 ------------- 金刚心陀罗尼—— 唵。乌伦尼。娑婆诃。 ---------------- 补阙真言——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 佉罗佉罗。 俱住俱住。 摩罗摩罗。 虎罗。吽。 贺贺。 苏怛拿。 吽。 泼抹拿。 娑婆诃。 (另一种补缺真言:嗡 扎雅穆克 娑哈) --------------- 补阙圆满真言—— 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莎诃。 ---------------- 普回向真言—— 唵。娑麼罗。娑麼罗。弭麼曩。萨 诃。麼诃斫迦罗 吽。 --------------- 回向偈—— 诵经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 弥勒菩萨赞 过去曾做智光仙,大慈三昧妙难宣。 庄严南有海岸国,补处上升兜率天。 心识圆明十方界,性修功德一时圆。 几多内院往生辈,会起龙华授记先。 南无(na mo)兜率天宫内院龙华道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发表于 2010-9-1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6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0:06 , Processed in 0.42440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