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246|回复: 2

[交流篇] 修行浅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3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行浅说



  

现在的学佛同修,大多认为烧香、拜佛、念经等就是修行。但笔者认为这些只是修行的辅助手段,而非修行的主要内容。“修行”两个字,从字面上说,是修正自己的错误的行为。如果仔细说来,修行即是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说法、做法。比如:念经是为了悟出经文的含义,按照它揭示的含义去生活工作,从而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经文本身就能消除宿业的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

六祖坛经的开经偈云:

诵经贵在悟经文;

走马观花误前程。

参得佛祖真谛示;

伏心离相方入门;

念佛是谁谁念佛;

不可如歌随嘴哼;

五官互用净道场;

念到无念自显真。

因此,从严格意义来说,经文最主要作用的是导航路标,给修行人指出修行的方向。但为什么有些人看不懂经文这张“导航图”呢?或者说略懂了一些却无法受益呢?这是由于宿世和今生业障的遮蔽,令我们的智慧之光不能显露。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是有缺点的,因此修行人首先应该从自身下功夫,改正缺点,为清除业障提供可能性。



佛家把我们凡夫的缺点概括为“贪嗔痴”三毒,每个学佛人也都大概了解它的含义。古人说:人贵有自知自明。现在很多人知道别人的毛病,却不清楚自己的毛病。所以,若要仔细对照自身一一要找出自己的行为哪些是贪、哪些是嗔、哪些是痴,就不太容易了。比如,有些学佛人说话不注意语气,态度生硬,却不自觉,或不在乎。



笔者有位老朋友,念了几十年的佛,嗔恚心是一点没少,和别人讨论佛教问题都带着怒相,把好好的讨论变成了争论。(讨论是柔和理智的探讨,争论则是嗔恚的表现)。他到了晚年,得了严重的高血压,医生说随时有引起脑梗的危险。他这才意识到性格倔强霸道也是嗔心的表现,才开始忏悔自己一辈子的老脾气。在痛下决心改正了不久后,血压奇迹般地恢复正常了。



如今,很多同修也存在这类问题:念佛的时候脾气很好,不念佛的时候脾气依旧。念佛的确可以起到净心作用,把散乱心摄住了。可是当你放下念珠后,遇见了烦恼,比如别人说了你几句,你心里不好受,这时你会怎么办?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缺点和脾气,然后努力改正啊!



学佛人都想尽快消业障,消业障就要先改毛病。我们的毛病是“贪嗔痴”,说都会说,但您能否把这三毒烦恼和自己的具体毛病逐一对应呢?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太注意贪嗔痴这个名词了,我们往往只把目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忽略了它下面具体而生动的实质。



所以我们念佛不相应。学了好多年的佛,身体和命运并没有得到改善。就是因为只把“学佛”落实在口头上了。业障是一点未消,智慧是一点未增——业障未消,身体就会越来越差;智慧未增,对经文的理解就停滞不前,缺乏悟性。



其实,“贪嗔痴”三毒所包含的含义非常广泛。几乎我们所有的负面心念都可以纳入其中。比如:骄傲自满、贡高我慢、淫欲心、自私悭贪心、怨怒心、嗔恨报复心、对立排他心、嫉妒心、燥动心、名利虚荣心、占有控制心、我执我见、妄想分别执着心、懒惰、昏沉、掉举、散心杂话和循苟且心等等。总体说来,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而在实际情况中每个人都毛病不一样。所以说修行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自己的缺点上下功夫。下面笔者略微举几个例子来说说。



先说贪。很多人认为世间人对名闻利养的执着才叫贪,其实,有些学佛人还带有严重的法执。有人把学佛当成了“佛学”,整天在搞理论术语。有的人非常想往生西方,父母儿女,世间的责任全不顾了。有的人拼命地参禅,幻想开悟……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也算是三毒之“贪”。这些人和世俗人的区别无非是:世间人我执严重,想赚多少钱,想争个什么先进,想炒作出大名。而他们除了“我执”外,又多了一个“法执”。



再说嗔。比如气量小,爱动怒,固执、虚荣心、争强好胜等等。表现在每个人身上还不一样,有的人,是急躁,有的人是倔强,有的人是说话声高或尖酸刻薄,有的人是有口头语(即恶口)。有人误认为:念佛才叫修行,改口头语不叫修行。笔者见过念佛几十年忽视口头语、恶口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很多人学到最后一无所获。因为毛病依然存在,恶劣的脾气丝毫未减。即使虽然经文念得很好,咒语也倒背如流。但周围人看得清楚,心里会想:“哎呀,这人还学佛啊?学佛脾气还这么差,口头语还这么多!”他们其实不懂,这些行为和一个真正修行人的行为人相差甚远。



再说痴。有些人学佛太过于走形式,比如放生虽然是好事情,但放得不如法。不懂得放生是为了培养慈悲心,真正的放生是不杀、不吃、不恼害众生。放生一定要随缘,不能作秀,更不能提前预订,让那些商贩以提供放生来牟利,导致了更多的杀生,造了更大的罪业。



严格来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毛病的过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错就是少犯错。改毛病就是断恶修缮,不让福报漏掉。认识自己、发现毛病、忏悔毛病、改正毛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往往,我们需要经历无数次“发现-忏悔-改正”的循环,在长期人事的磨练和洗礼后,我们的问题才可能被彻底解决。



我们要时刻关照自己的一举一动,看看有无诸如倔强、急躁等等(这些都属于嗔的范畴)的毛病。遇见问题,要把握好自己,把心态放平,学会转境。比如别人侵犯了我们,我们可以想:别人都是佛,自己是众生。印光大师则告诉我们:“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嗔矣。”这样提高觉悟,把握自己,你才不会急躁。



对难以改正的问题和习气,笔者建议大家做个修行笔记,把自己的问题都一个一个写上。每天早晚忏悔,起到提示与反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问题冒出一次,佛前及时忏悔一次。那么你行一个善,就可以积住一个善。你的善行积累得多了,你的智慧就会自然开启。如此时间久了,我们才真正拥有了自己修行的资本。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f770550100l0q3.html
发表于 2010-8-23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师兄报施!
发表于 2010-8-31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坛经的开经偈云:

诵经贵在悟经文;

走马观花误前程。

参得佛祖真谛示;

伏心离相方入门;

念佛是谁谁念佛;

不可如歌随嘴哼;

五官互用净道场;

念到无念自显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04:07 , Processed in 0.17833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